冗長的廣告時間結束,正片才開始了。
原本吵鬧的電影院,終于安靜了下來。
小雅看得很是認真。
她驚訝于這四個人在扮相上的犧牲。她們可都是小有名氣的女團成員啊,竟然真的為了電影突破了自己原來的形象。
也不知道她們原本的粉絲看到了之后,會是怎樣的心情。
當她看到林萱兒扮演的陳驚表白被拒絕時,還挺有代入感的。她也曾經像人表白過,那個男生紅著臉拒絕了她,讓她傷心了一個學期。
等到陳驚找到那間讓人聞風喪膽的宿舍時,她和電影院里很多人一起笑了。
年輕人們的接受能力普遍都比較高,他們并不會覺得電影里宿舍的這些人有什么不對的,只不過是特別了一點。
可小雅很能理解她們的心情。她覺得自己想要拼了命留在申城,在她的朋友看來,就和這宿舍的人一樣,是一個異類。
等到漫展的演出時,全場都沸騰了起來。
小雅必須承認,這一段看得她熱血沸騰,甚至還有些淚目。
就算是再小眾的東西,不喜歡可以,請尊重。
以后西洋樂和民樂斗琴那一段,可以說看得她拍手稱快,原來我們國家的樂器這么厲害。
特別是最后嗩吶出來的瞬間,全場都開始尖叫和鼓掌。
她身邊的朋友都開始玩老梗了:“嗩吶,永遠滴神!”
這真的是一部與眾不同的校園片。
看到這里,小雅忍不住想到。
她走進電影院之前,對這部電影幾乎沒有期待,只希望它能夠看下去就行。
可是看到現在,她已經徹底被里面的劇情迷住了。
她想要看到民樂在舞臺上綻放,她想要看到編鐘再一次向世界發出它的聲音。
她也想和這群熱愛民樂的孩子一樣,不顧其他人的白眼和反對,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夢。
這才是青春啊!
永不言敗的青春!
而不是早戀,自/殺,打胎的青春。
終于,民樂團的人站在了舞臺上。
古箏,揚琴,琵琶,二胡,大鼓……這些樂器的出現,就讓人感慨萬千。
它們明明比很多西洋樂的歷史還要悠久,可它們要站上這個舞臺,卻要花費這么大的努力。
當編鐘出現時,每一個看電影的觀眾,就和電影里那些觀眾一樣發出了驚訝的呼聲。
“編鐘!”
這是很多人只在歷史書和博物館才見過的樂器。
當敲響編鐘的剎那,那一聲仿佛是穿越了歷史的長河。
曾經的榮辱興衰,都不過千年,彈指一揮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