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此稅法,簡直聞所未聞,令人拍案叫絕啊!”
此時此刻,國師卜漓顯然也已預見到了此等稅法之利,必將大興國力,促使國富民強!
但很快,卻又面露憂色般連忙補充而道。
“不過此番稅法改制,必將激起國中世族反對浪潮!”
太極圣皇聞聽此言,也不由微微頷首,心知此事絕非一郡一國之事,若果真流傳而開,則勢必引起諸多世族圍而攻之!
須知唇亡齒寒,若是秦川郡率先推行攤丁入畝之策,則難保不會令稅法改制一事就此起勢!
他日若秦川果真因此大興,其余藩王見得此利,甚至于太極圣皇都起了效仿之心的話……
豈不是無數大乾世族,都要因此而遭受滅頂之災?!
故而,此事絕非秦川一郡一國之事,若流傳而開,必將舉國震動,以至于朝野振蕩!
須知,這大乾最大世族,便都是三公九卿之流,便都在這西京城中啊……
“依老臣之意……秦川既已至此,或可以秦川暫行試點,以觀后效,暫不推行國中,但也絕不可就此終止!”
國師卜漓略一沉吟,當即便拱手而道。
他也心知如此稅策,若想在整個大乾國中推行那無異于難上加難!
故而,目下應對之策,只有明確不會效仿稅改之策,才能力保秦川之稅法獨立!
“嗯……玄機之策,卻不失老成持國之言!”
太極圣皇拂須而立,思量片刻后不住頷首而道。
當下卻也只能如此,否則政兒如此大費周折,才好不容易將稅法改制在秦川郡中推行而開。
若因國中世族反對,反而就此終止,豈不乃一大憾事?
究竟這攤丁入畝,地丁合一之策,于國于民有多大益處,若不試行實施,卻又如何得知呢?
“秦王殿下雖憂國憂民,實干心切,然如此所為,必將令天下世族與其對立,以至于勢單力薄,難有所為啊……”
正在此時,側立一旁的東廠提督黃善突然開口,卻是令太極圣皇與國師卜漓相機一怔,而后久久無語。
放眼大乾國中,唯一知曉秦王底細的,卻也只有太極圣皇、國師卜漓與親手督辦此事的東廠提督黃善了。
故而黃善剛一開口,兩人便心中明白他所言究竟何意。
秦王此舉幾乎得罪了大乾所有世族,若他日欲想上位,繼承大統,則勢必會引起群臣共憤!
試問,又有誰會支持一位登基之后,勢必會革自己老命的皇子繼承大寶呢?
今日秦王于秦川改制稅法,那么他日若果真登基稱皇,則必將在整個大乾國中,力推此等稅改之法!!
秦王此舉,無異于已然親手葬送,自己日后覬覦大統之機啊!
“唉,寡人本以為九子之中,唯有四皇子趙拓最為像我……英武勇烈,剛毅果敢!”
這般怔神許久之后,太極圣皇卻忽而長嘆一聲。
“然今日方知,九皇兒之膽魄心智,多謀善斷……遠非寡人所能及也!”
聞聽此言,國師卜漓也忍不住大嘆而道。
“秦王所言‘不爭皇位爭國運’之語,實乃發自肺腑,天地可鑒啊……”
……
“自古圣位更迭,皇權相移,要害何處乎?
非群臣之助,非治國之才,更非母族之勢也!
家天下之國,圣位更迭,大統相襲,只在圣皇一念之間,一語之斷耳!
然大乾九子,惟秦王趙政明悟此間真諦也!
力求除宦,修法改制,寧罪天下人而在所不惜也!
此等只爭國本運勢,不求圣位大統之法,實為榮登大寶之不二之法!
似無心機之舉,實為機心之最也!”
《驪書》·范建(原大驪王朝太史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