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有進學之心,卻無進學之機,這便是左玄當年最為遺憾之事。
故而,他在學有所成,名動九州之后,卻毅然離開了儒道圣地臨安城,選擇回返故鄉,教導家鄉子弟,不希望他們重蹈自己當年之覆轍。
直至忽而聞聽秦川邊郡,卻在秦王入主之后,大肆革新,屢推新法!
先是攤丁入畝,地丁合一這等利民之策,就已令左玄大為贊嘆,直言秦王為千古名君也!
而后當科舉選拔橫空出世之時,左玄卻終于是按捺不住,萬萬未曾想到畢生之所愿,竟果真在秦川郡中得以正式實施!
于是心神激蕩之下,不惜攜子女遠赴秦川,日夜兼程,就是為了親眼得見秦國科舉革新之制,為了一睹秦王殿下之明君風采!
然而當他真正趕赴秦川,真正面見秦王之后,卻才發現,秦川利民之法,秦王革新之志!
遠遠超及自己所想所思也!!
故而他心神激蕩之下,當場便明心立志,定要參與到這場史無前例的重大革新之中!
替秦王殿下分憂,為黎民百姓造福!!
“殿下,還不知我秦國學宮……目下可有得名?”
正在此時,儼然已經已秦國臣子自居的左櫻,卻是忽然開口而道。
原因是她忽而發現,如此具有歷史意義之重大學宮,竟好似還尚未得名。
“額,這……目前還尚未命名。”
趙政先是一怔,繼而搖首而道。
近日以來這些事情都已經把他搞得焦頭爛額,他哪還有心思去關心學宮命名這等事情?
故而暫且對外,都只言秦國學宮,還并未正式命名。
“我王,如此注定將載入史冊之革新學宮,理應以首開先河之人命名!故而,臣提議以我王尊名賜以命名,由此警醒后人……科舉之法實為我王首開之法也!”
聞聽命名之事,郝真卻是心中一動,當即開口而道。
“臣提議不如將學宮命名為秦政學宮,卻是如何?”
此言一出,頓令殿中眾人無不怔神,而后緊接頷首,顯然頗感認同。
“哈哈!你啊你!本王設立學宮,力推科舉……莫非就是為了貪圖此等虛名而已么?”
惟有趙政聞聽此言,卻是當即大笑,指著一臉忠厚的郝真失笑而道。
不僅并未采納此言,反而望向左老先生,認真請教而道。
“左老,你身為秦國學宮之主……便由你來為學宮命名吧。”
言談之間,神色誠懇,絲毫并未有半分虛假。
“殿下,這……怕是不妥啊!”
左玄聞言當即擺手,心知殿下想將這等名留青史之機會讓與自己,但他卻如何能夠坦然受之?
對于他來說,能夠有機會參與到這次首開先河的科舉之中,就已經是極為滿足了。
又如何能占而居之,將此等留史之名,妄而染指呢?
“左老,不就是學宮命名而已……卻又有何不妥?”
趙政渾不在意般輕輕搖首,并沒有將這點小事放在心上。
在他看來,去追求那點虛名有什么意思啊?
還不如趁此機會,將左老與學宮更為緊密的綁在一起!
如此一來,自己一二十年以后,卻還會再愁無人才可用了么?
“不不不,殿下,此舉甚為不妥!還是請殿下為學宮命名!”
左玄自是不肯,依舊固執己見般連連擺手。
“哎!還是請左老為學宮取個有意義的名稱吧!”
趙政則是直言秦政學宮之名,未免有些太過俗氣,學宮還是要有學宮的樣子,就連名字也應該有其特殊意義才對。
故而,還是堅持要請左老先生,為學宮取個有意義的名稱。
“不妥不妥!還是請殿下另行命名吧……”
“這……還是左老請把……”
“殿下請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