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晉王所言,并非魯王那般直截了當,直言我支持四皇兄或大皇兄的倡議。
反而,他的政治理念雖與燕親王相同,卻對燕親王只字不提,相反只談自己的理念與想法。
這令朝中重臣,似乎隱約間察覺到了什么……
“哦?我大乾與大驪共分大行,何來大驪一家獨大之語呢?”
不論場下眾人如何作想,相反太極圣皇似乎來了點興趣,當場反問而道。
“回父皇,大行雖富,國中卻也是貧富不均!今大驪提兵五十萬之眾率先發難,直沖大行核心腹地而去,而我大乾倉促發兵,即便能與大驪聯手滅行,卻又能占據多少豐饒之地呢?”
此等言論,倒是有理有據,相比于燕親王那般因仁義而出兵之語,反倒是更令眾臣信服。
趙勝見此情形,不由心中一喜,繼續侃侃而道。
“更何況,今天下三分,大驪雄踞驪、靖、滄三州之地,地域最廣,國力最盛!大行占據瀛、濟、豐富饒之地,富甲一方,號稱天下糧倉!”
眼見得眾人目光盡皆匯聚在自己身上,趙勝越發欣喜,卻是踱步殿中,趁勢點評起了九州局勢。
“而我大乾,雖軍力驍勇,武風極盛,然地處西陲,百姓困頓,國力羸弱……”
言及此處,眾臣無不頷首。
蓋因大乾國力位居三國之末,實乃眾所周知,無可否認之事實也。
“故而,今大驪悍然攻行,實則對我大乾來說益處極大!若處置妥當,出兵助行退驪,則大驪國力大損,不復往日之盛!”
趙勝眼見眾臣大多頷首,不由面色越發得意。
“而大行慘遭刀兵之禍,國力亦會大傷!如此一來,三國國力再次均衡,我大乾極有可能趁亂突起,獨領風騷!”
言罷,趙勝止步而立,拱手恭聲而道。
“故兒臣以為,我大乾不僅要出兵助行,更要講究方式方法!不可坐視大行國滅,更不可眼看大驪一家獨大!唯有坐山觀虎斗……才能為我大乾謀得大利,繼而征圖天下,問鼎九州!”
話音剛落,便有大臣忍不住附聲喝彩!
“彩!”
一時之間,眾臣似乎又被晉王以理說服,認為只有出兵助行,且坐視兩國互相消耗國力,實為上上之策!
此時此刻,即便是太極圣皇也不禁沉默,似乎意有所動一般。
而趙勝眼見眾臣喝彩,不禁得意般佇立原地,對于今日朝堂之表現,顯然頗為滿意。
畢竟他雖說是與大皇兄政見相同,都以為應當發兵助行。
但大皇兄顯然并無足夠的理由站穩立場,而自己卻曉之以理,給出了更為可行的戰略方案!
很顯然,今日朝堂論辯,自己必定要大放異彩,決定大乾日后的國策走向,進入朝野上下的視線之中!
不過稍微令趙勝感覺有些遺憾的卻是,父皇在考慮再三之后,卻依舊未有決斷,反而是目光一轉,望向了自己身后的九弟趙政!
只見太極圣皇微微坐直身軀,目露期待般望向九皇兒趙政,一臉認真的問詢而道。
“秦王,卻不知依你之見……應當如何是好呢?”
……
“吾與九弟,若螢火之光,比及皓月之輝!
雖有千年罕出之才,難及萬世開疆之功!
噫吁嚱!既生勝,何出政哉!”
《晉王書》·趙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