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登基在即,下官認為也可以開科舉了。今次侯方夏之事便是一個提醒,不開科舉,恐難收天下英才之心。”
“有公務考試也是一樣的。”
“不同。下官直言,山東的公務考試,太淺顯露骨了,選的都是下吏,而非廟堂之才。僻如,下官當年科考,會試第二場的試論。題目是,替乾元元年的唐肅宗擬一道誥,封郭子儀為中書令……”
王笑倒也愿意聽陳惟中說這些,不開口打斷,默默聽下去。
“此題看似簡單,但舉子除了要掌握誥文的寫法,還要極了解安史之亂。不僅如此,這道試論還有一個隱晦之處……乾元元年,唐玄宗尚末駕崩,而是被尊為太上皇。”
陳惟中說到這里,王笑輕輕笑了一下,道:“精深微妙到了可怕的地步,這題目是誰出的?”
陳惟中抬手指了指南面。
“老狐貍。”王笑呵了一聲。
陳惟中道:“這道試論,遣詞用句,既得把安史之亂的責任落在唐玄宗身上,又得保持皇家體面。”
“簡單來說,要寫出唐肅宗那種‘我爹是個老糊涂,弄了一堆爛攤子,所以我得委派郭子儀來幫我擦屁股’的意思?”
“這……也可以如此說,但還得曲筆、粉飾,把一件壞事說成好事。”
“這樣的科舉,才配叫‘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啊。”
“國公形容得妙哉。要中進士,除了要精通四書五經、上下通史,還要有極高的悟性。如此,選出的才是廟堂之材。”
王笑學著鄭元化的語氣,道:“臥子這只是自賣自夸啊。”
“下官不敢,下官想說的是……天下士人,實不屑參加國公的公務考試,既有‘學得屠龍術,卻掄鐵鋤頭’之感,又擔心淪為雜官下吏。齊王繼位在即,而國家選材取士乃大事,請國公深思。”
“不想當雜官下吏,他們想當什么?清流名臣是吧?”
王笑站起身,道:“臥子今日所言,我反而更堅定了不開科舉之心。在我看來,這天下間雜官太少,而清流名臣已太多了。
你們的科舉是難、是精妙。十年寒窗,一朝躍過龍門,即可食民脂食膏、當人上人。為此,全天下的讀書人趨之若鶩,學得滿腹經綸。偏我今日要做點事,連懂壓強的人都找不出幾個來。
齊王登基在即,今日我便把話放在這里。我不要什么懂為官之道、擅揣測帝心的廟堂高材人上人,只要真懂民生疾苦的雜官下吏。”
陳惟中道:“國公就不怕如此一來,天下士人紛紛心向建奴與偽帝?”
“先賢有一聯,可與臥子共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陳惟中身子一顫,如遭雷擊。
良久,他鄭重一揖手,道:“下官……深謝國公提點。”
王笑點點頭。
這個陳惟中,是自己最近磨礪的幾個人當中,悟性最高,進益最快的……
“夜深了,下去吧。”
“是。”
陳惟中邊告退邊品味著剛才那一聯,忽聽王笑又問道:“對了,臥子給柳如是寫過詩嗎?”
陳惟中一愣,心說怎么又突然岔到這事?
這個國公,似乎總喜歡問自己和柳如是的那點過往……
“是,下官曾贈柳大家一篇《湘娥賦》。”
“然后呢?”
陳惟中微微愕然,低聲道:“她回贈了下官一篇《男洛神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