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來想去,他心生一計。
因看出唐節心浮氣躁,他決定佯敗,吸引唐節追擊,再派一支伏兵夾擊。
這日,劉宗敏與唐節搦戰半日,當劉宗敏引兵退走,唐節果然引兵直追。
李鴻基親自領兵埋伏于漢玉山,等唐節兵馬過半,突然搖旗殺出,將瑞軍截斷。
唐節只有兩千兵馬還在狂追劉宗敏,那邊一半瑞軍被堵在褒斜道中,不能而出。
劉宗敏哈哈大笑,領兵掉頭回來,與李鴻基一起包圍唐節,終于奠定了勝機。
……
“歲慫,你不過如此嘛,以前要不是我們兄弟助你,你算個屁啊!”
劉宗敏眼看勝券在握,指使士兵不停大喊著譏諷唐節,心中很是得意。
往日屈身在唐節這個小崽子帳下,幫他成就了赫赫威名,自己卻是一個無名小卒。憋屈不憋屈?
還有那李鴻基,前怕狼后怕虎,這次要不是多虧自己,必不敢與瑞朝為敵,豈不是要錯過這個擊殺唐節,名揚四海的大好機會?
今日終于要殲滅唐節,把該屬于自己的威名拿回來,然后招兵買馬攻入西安……
“大哥,我說的沒錯吧!怕他們個慫?就該殺他們的……”
忽然,有馬蹄聲傳來。
劉宗敏心想“大哥還安排了一支伏兵不成?”
轉頭看去,只見東南方向赫然出現了一支兵馬,那旗幟……大楚晉王?
并不認識什么晉王。
然而那支兵馬速度很快,不等劉宗敏調整好戰線應對它就已然撞了上來。
火銃聲一響,劉宗敏就認識這個“晉王”是誰了……
李鴻基才收到快馬報信。
“報!東面西鄉方向,出向一支兵馬,人數有兩千余眾,人人有馬,看旗號……”
話音未了,他已經看到了旗幟。
他設想過,面對王笑的兵馬要怎么打。
從兵力配置而言,王笑喜歡用騎兵,配有火銃、手雷。若以堡壘應對,或可正面交鋒。或以來去如風的游戰之術,拉長其補給,斷其后勤,使其火藥不能補給,也可勝之。
問題是,王笑分明是強軍,卻偏喜歡奔襲游戰之術,讓人防不勝防。每次都給對手一種“要不是你偷襲我,這一仗我絕不會輸”的感覺……
總之,此次漢中一戰,西軍與瑞軍已經戰到疲憊,突然遇到楚軍偷襲,必然是打不過的。
李鴻基只看一眼就明白了這點。
那擺在他面前的選擇有兩個,一是迅速放棄漢中,重新作回流寇,轉頭去湖廣也好,再投張獻忠請罪也好;二是趁早投降,畢竟沒有傷到王笑的兒子,這人比唐節理智,也許能放過自己……
然而,不等他作決定,那兩千楚軍竟然沒有向大西軍發起沖鋒,而是一字排開,作出包圍之狀。
以兩千人包圍萬余人,卻是一種理所當然的架勢。
這片戰場西臨褒水,南臨漢水,北面是秦嶺只有一條褒斜道已被瑞軍堵住。現在楚軍從東面包圍過來,西軍竟是無路可逃……
當楚軍的手雷投擲到西軍陣中,西軍陣中一片大亂,若是平時他們大概就已經要潰敗。
但這次是背水一戰,劉宗敏眼見退無可退,只好奮起余勇,向楚軍那看似薄弱的陣線殺過去……
唐節抬頭看去,只見李鴻基已經搖起了投降的旗幟。
然而楚軍的吶喊聲傳來,卻是“必誅惡首李鴻基、劉宗敏”。
有絕望的西軍兵卒放下武器跪倒在地,也有李、劉二人的親兵還在負隅頑抗。
唐節能感受到李鴻基郁悶的心情,另外,唐節自己的心情也并不好。
他知道這一戰自己打得太急躁了,結果,又一次被王笑救了。
一身傲骨如同被人打碎了一般,一口惡氣憋在嗓子眼里,讓他渾身不自在。
他揮舞著長槊,策馬不停往前殺,想要親手砍下劉宗敏的人頭……
“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