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侯恂老頭不是到濟南了嗎?他獻了南陽城,竟還想著起復。侯方域也來了,糾纏著香君不放。”
“我說你們……她們年紀也漸大了,是時候成家了。香君若還放不下侯方域,你也別阻著她。”
“哪是我阻著她?是她自己看得明白……”
傍晚時分,濟南城東,運署街旁的巷子里有兩個士紳正站在轎子邊閑話。
“許老爺,你那別院賣了?”
“是啊,這個價……”其中一個士紳用手指比了比。
“啊,這個價可不錯,到明年朝廷遷回燕京,只怕賣不到這個價嘍。”
“誰說不是呢。”
“也不知道哪個冤大頭買的。”
“可不是嗎,那家伙是個大官……”
那許老爺話到一半,正見到冤大頭的兒子回來,嚇了一跳,連忙過去賠笑解釋。
“侯公子,我這朋友瞎說的,令尊當時就看中……”
侯方域眼神空洞,腳步虛浮地走過去,神魂不屬的模樣,應也不應。
巷口的兩個士紳對視了一眼,紛紛搖頭。
“嘿,這人,一點禮數沒有……”
侯方域回了家,用雙手擦了擦臉,強打起精神。
轉過回廊,只見前庭中侯恂正在與一個滿頭白發、落魄書生模樣的中年人下棋。
“爹、世伯。”
侯恂淡淡應道:“回來了就去準備下月的官吏考試,一定要拔得頭籌。”
“是。”
等侯方域退下去,侯恂搖了搖了頭,向對坐的白發書生道:“這孩子沒點心氣,讓匡臺見笑了。”
正在下棋之人名叫徐維,字匡臺,早年間曾是楚朝御史,因上書彈劾閹黨,被罷官流放,與侯恂也是舊識。
前陣子徐維流落商丘,到侯家拜訪,當時侯恂并不在商丘,不好請在白云寺帶發修行的侯方域出面招待,徐維便在侯家寄寓。
之后侯恂傳信讓侯方域到濟南赴考,徐維也是動了心思,一同前來。
當時故人相見,侯恂見比自己還年輕十歲的昔日同僚如今如此滄桑,老淚縱橫。
至于徐維要來參加考試,侯恂天天拉著他下棋、又叮囑兒子“一定要拔得頭籌”,則是不經意間流露的居高臨下之態了。
“在商丘時我也聽說了。”徐維嘆道:“侯兄何必為難朝宗呢?兒大不由爺,他心喜李香君,不如由……”
“匡臺不必替這孽障說話。”侯恂道:“若非他招惹那些妓子……”
想到痛處,侯恂重重“哼”了一聲,方才繼續說道:“這朝中局勢如何說呢,萬事決于晉王,晉王不喜用太監,以女子代替,知事院便如司禮監……”
提到‘司禮監’,徐維神色一黯。
侯恂道:“可嘆啊,匡臺當年不畏艱險,上疏抗言。時過境遷,朝堂當中還是有閹黨。只是換了個名字,旁人不明白……
那李香君以妓子出身,接近晉王,說來何等可笑?更可惡者,這些妓子朋比為奸,其中那顧橫波更是以色幸恩,獻媚晉王,竊弄國事。只因老夫不許朝宗納李香君,她便挾私恨而貶老夫至南陽。”
徐維訝道:“竟有此事?”
“說來確是不可置信,堂堂尚書郎,被妓子貶謫,老夫都難已啟齒,顧橫波此人,既如商之妲己,又如漢之十常侍。禍水、權閹……”
徐維卻不像年輕時那樣,聽得三言兩言就激憤不已、仗義直言,然后害得自己禍及全家。
他再聽著這些,顯得很沉默。
侯恂微微笑了笑,放下一枚棋子,道:“看來,匡臺變了啊。”
徐維拿著棋子在手上,看著棋盤琢磨著,緩緩應道:“至少知事院還不是當年的司禮監,沒有對侯家抄家滅族不是嗎?”
“哈……”
之后的棋局變得沒意思起來。
徐維回到屋中,從袖子里摸出一個小小的瓷瓶,檢查了一下封口,耳邊響起那人的話。
“這是觸之即死的毒藥,讓他碰一下就可以,看,事情很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