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音樂”就是范玉弘面臨的困境。
2年前,范玉弘不甘于只做一個普通的經紀人。
恰好這時,據說有他親戚家的小孩雄心勃勃地打算開發一款新穎的音樂播放器,范玉弘不知道出于什么理由,投了不少錢進去。
而那個大學還沒畢業的小孩,在技術方面的實力還算過硬,從大學里拉出了一隊技術宅,順利地將播放器軟件開發了出來。
而且初期得到的市場反饋還不錯。
于是范玉弘憑著自己的老臉,又拉來幾個投資人,還像中了邪一樣,將全部身家壓了上去,燒錢去購買歌曲版權,開拓市場。
他雖然有點小錢吧,但是說實話呢,一款音樂播放器想要脫穎而出,還真不是燒個幾百萬、千把萬就能見效的。
他那全部身家投進去,就像是投進了無底洞,連個響都沒聽見,就被市場無聲無息地淹沒。
被范玉弘拉來的幾個投資人一見形勢不妙,就趕緊撤資了。
但是不知道怎么的,一向精明理智的范玉弘在這時卻不想著及時止損,反而將幾處房產抵押貸款,繼續投入到這個無底洞中去。
或許他是指望奇跡出現吧。
然而他沒有碰到奇跡。
直到現在,“青鳥音樂”還是不溫不火,市場占有率可以用“慘淡”來形容。
范玉弘的投資,已經幾乎可以斷定是打了水漂。
這就是杜采歌根據從程明明、李喆那里分別得到的一些信息,拼湊成的。
對此,杜采歌也愛莫能助。
雖然他知道,“青鳥音樂”有著不錯的創意,如果繼續燒錢,是有可能讓這款軟件起死回生的。
甚至不用等太久,只要將“青鳥音樂”開發成手機app。等到智能手機普及,等到互聯網3.0時代來臨,就是“青鳥音樂”的春天。
但是不管是繼續燒錢,還是蟄伏等待時機,都需要錢。
杜采歌自己的欠債都沒還清,當然不可能在經濟上給范玉弘幫助和支持。
不過,如果范玉弘愿意繼續擔任自己的經紀人,大不了自己給他多點分成,至少讓他在貸款的重壓下能喘口氣吧。
于是杜采歌給范玉弘發了條短信:“哥,晚上出來喝一杯?”
等了一會,范玉弘沒有回復,杜采歌便將手機丟在一旁,開始搬運《鬼吹燈》。
十點多鐘的時候,杜采歌才想起去檢查手機。
發現手機上已經有了5個未接來電,都是余魚打來的。
而范玉弘仍然沒有回復。
杜采歌給余魚回撥了過去,那姑娘秒接,怯生生地說:“林可老師,我已經到你家樓下了,現在可以上來么?”
“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