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僅僅用了10分鐘的時間,就用豐富的鏡頭語言和樸實的象征符號,揭示了“傳統文化在現代文明中逐漸消逝”這樣一個如史詩般宏大的主題。
杜采歌起身去了趟洗手間清空存貨,順便欣賞了一下大堂里的魚池,那些錦鯉悠閑地游著,讓他羨慕不已。
他也想當一條不用努力賺錢,可以每天宅著的咸魚啊!
回來后發現劉梓菲他們正在熱烈地討論著。
他們對于人物的肢體語言和對白,對于一個個場景的鏡頭運用,逐字逐句地展開討論。
顯然已經是決定以杜采歌提供的劇本,重新拍短片。
杜采歌沒有打擾他們,端起茶壺坐到一旁。
他考慮的還是下本書的事情。
中華一直想要進行文化輸出,與星條國的文化輸出抗衡。
在地球也好,在蔚藍星也一樣。相對而言,在蔚藍星的大華國做得更好一點。
那么蔚藍星大華國文化輸出的招牌是什么呢?
武俠,仙俠。
和這兩個元素掛鉤的,不管是電影、電視劇,還是漫畫、,都比較受到老外的追捧。
額,其實老外并不是很懂這些,不過是出于獵奇心理,對什么五行相生相克,奇門遁甲,金丹紫府,都興趣滿滿。
杜采歌在搬運作品的時候,自然也會考慮到文化輸出的問題。
哪怕賺不到什么錢,僅僅為了讓老外對我們大中華的文化產生更多的認同感,也值得全力去做這件事。
所以,下本書,搬運一本武俠or仙俠?
武俠的話,有很多好選擇,也很適合影改。
相對而言,仙俠的影改難度更大,因為要拍好仙俠,最頂尖的特效是必須的。
而特效,就意味著燒錢。
那么選武俠?
雖然蔚藍星的大華國也同樣進入了武俠末世。
但杜采歌有信心搬運一些書來打破這種局面。
傳統武俠或許進入末世了。但是,還有國術流!
這可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挖掘的題材。
但是,想了想《誅仙》,杜采歌突然覺得,就算要燒錢,自己下本書還是搬運一本仙俠吧。
因為,《誅仙》有著很大的局限性,有著太多他想表達的仙俠元素,無法通過《誅仙》表達出來。
那么,搬運哪本仙俠呢?
許多名字從他眼前飄過,遠古的有蜀山劍俠,然后網文時代之后有飄渺之旅,有道緣儒仙;有凡人修仙,遮天,仙葫,比較個性的還有大圣傳,爛柯棋緣……等等。
但細想,似乎都不是太適合影改。
好吧,做個讀者調查:讓你最開始接觸仙俠文化,愛上仙俠文化的,是哪一部作品?
A,仙劍奇俠傳。B,迷宮奇俠傳。C,十里坡劍神傳。D,其他。
有多少人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