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句話叫做“無科幻,不導演”么。
哪有精力每一部都拍?
所以肯定是要讓一些出去的。
如果這個孟兆龍愿意與公司簽經紀約,把《誅仙》和《鬼吹燈》交給他拍倒也不錯。
“不過丑話說在前面,首先他得拍兩部商業片來證明自己。我也不要求多高的投資回報率,能小賺我就算他合格。《誅仙》和《鬼吹燈》這樣的IP,打造不易,不能所托非人。”
“我們會和他協商,把這點寫進合同。”歐陽立海用公事公辦的態度說。
“另外,我們還是得想辦法,拉一兩個大大導演,再拉上幾家大公司來拍大制作的電影,這是打響公司名氣的最快辦法。”徐亮提議說。
簽約新銳導演,大量地制作小成本電影給這些新人導演練手,更多的是為了將來考慮,也是為了打造、鍛煉自己的發行體系。
而大制作,確實是奠定公司地位的唯一方式。
徐亮的說法沒有半點問題。
這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用期待的目光看著兩位執行董事。
作為一家以內容制作為主的娛樂公司。
一旦開啟了制作,他們這個創意與制作部絕對是最有權力的部門。
尤其是如果開拍電影,投資三五個億的大制作。
到時候大量的經費將從他們的手上流動,各路美女、小生要到他們這里拜碼頭。
雖然他們不直接控制劇組,但是如果逐夢互娛投拍大制作,制作部總監、影視副總監掛名一個制片人、助理制片人之類的還是沒問題。
如果遇到性格軟一點的導演,他們甚至可以名正言順地插手到選角、預算、道具采買、酒店住宿等方方面面。
哪怕他們手腳干凈,不從里面撈錢,那也能輕易地混個資歷,和大明星、大導演混個臉熟,順便潛規則幾個小配角兒。
所以制作部上上下下其實都非常希望公司能馬上開展大制作。
杜采歌沉吟了片刻,說道:“可以去聯系一下,但還是那句話,不強求。大制作其實是一種商業運作,這方面我們只能小心謹慎,摸著石頭過河。”
“我個人意見是,等待柔止投資那邊牽頭,聯合九天傳媒、東萊娛樂等一起來投資,請大導演,做大制作。”
“當然,如果有合適的機會,這件事也可以我們自己牽頭來做。”
段曉晨撇撇嘴,眼里閃過一絲狡黠的笑容,“眼前就有合適的機會。”
“什么機會?”
“舒宜歡。”
“他?”杜采歌有點意外。
有不少大導演身上打著烙印。
但也有一些大導演出道以來,似乎就非常獨立。給這個拍片可以,給那個拍片也行。
因為有足夠的實力和底氣,所以不用依附于任何大公司也能活得滋潤。
舒宜歡就是這種。
他有自己的工作室,從出道以來,就沒和任何大公司簽過經紀約。
這位大導演擅長動作片、武俠片,杜采歌還曾和劉梓菲一起去電影院看過他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