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由于沿用了海明威的設定,加上海明威親自撰寫大綱,寫人物小傳,所以依稀還是能看到一點海明威的風采。
因此讀者還算能接受。
雖然這本書的訂閱,是杜采歌最低的一本。
甚至比《老人與海》還低。
《老人與海》由于有兩位諾獎大佬的關注,許多人愿意花9毛9來看一看。
哪怕看不懂,不喜歡看,也不介意訂閱一個。
所以訂閱已經超過了10萬大關。
《仙劍奇俠傳》雖然訂閱低一點,但一來還有上升空間,二來畢竟是實體書同步發行,杜采歌的錢并沒有少賺。
《鬼吹燈》還在繼續慢慢連載,雖然更新速度不快,但是質量仍然保持得很好,因為是杜采歌自己殫精竭慮寫的。
讀者們雖然怨氣重,動不動就威脅要棄書,但實際上收藏和訂閱都在緩慢增長。
那些一個月前說要棄書的,一個月后還在最新章節后嚷嚷要棄書。
一個個都是“真香”。
杜采歌看穿了他們的色厲內荏,看著張牙舞爪,其實都是“真香”體質,當然不會搭理。
……
收拾好簡單的行李,將新買的專門用于碼字的筆記本電腦也塞入行李箱里,一個挺精神的小伙過來幫他提著行李下樓。
這小伙是段曉晨很貼心給他配的保姆。
將在拍攝期間照顧他的衣食住行,還充當司機,還要負責幫他擋酒等。
至于為什么別人的保姆都是美少女,他的保姆是精神小伙,這個就不要深究了吧。
這段時間,杜采歌忙著公司的事,忙著搬運,還有挑選角色。
劉梓菲也沒閑著,她在尋找合適的劇組工作人員,尋找取景地。
根據杜采歌提供的微電影版《那些年》劇本,需要取外景的地方并不多。
基本上在魔都和魔都周邊就能搞定。
杜采歌早就定了基調:有多少錢,辦多少事。
300萬拍微電影,只能說還算充裕。
可以說比地球上《瘋狂的石頭》劇組資金要充裕得多。
但也絕不會錢多得沒地方燒。
這部電影在拍攝過程中,盡量要精益求精。
但是一些不太重要、又很燒錢的東西,那就盡量將就吧。
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精神小伙開著保姆車,將杜采歌送到魔都影視基地,與劇組匯合。
有不少鏡頭要在這里拍攝。
碰頭的地方是酒店大會議室,到了時間,先是清點人數。
雖然只是拍一部微電影,但劇組的人可不少。
導演組就有十三個人,包括杜采歌這個導演,四個副導演,監制團隊和場記。
四個副導演有演員副導演、劇本副導演、場務副導演,加上劉梓菲這個什么都管一點的副導演。
攝影組的人數也不少,杜采歌準備安排3個機位,也就是三組攝影。
總攝影,三個組的攝影師加上他們的助理等,總共16人。
燈光組,也是人口大戶,總共12人。
劇務組人最多,包括15個司機,還有場務等,各種做雜活,總共37人。
搭景組、道具組、化妝組、舞美組和服裝組,總共21人。
錄音組8人。
然后因為沒有什么打斗戲,沒有戰斗場面,所以沒有動作指導,沒有爆破組,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