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采歌馬不停蹄,錄完節目的第二天就返回魔都。
找到范哥處理了一些積壓的事務后,便立刻返回劇組中。
演職人員自然對導演的回歸表示了歡迎。
盡管杜采歌還只和他們合作了短短十天,可是在這十天里,他們都能感受到杜采歌作為導演的扎實功底。
不管是現場指揮,對演員的諄諄善誘,對機位、燈光等這些細節的把控,杜采歌都顯得游刃有余。
最終成片的效果暫時不得而知,但在大部分人看來,杜采歌已經有了成為一名優秀導演的基礎。
更何況,杜采歌還是一家注冊資金10億的娛樂公司的大股東。
所以在面對杜采歌時,他們自然會表現出討好、愿附驥尾的態度。
到了廟里,看到神像,管他靈不靈的,先燒柱香總沒壞處吧。
杜采歌回來的當天沒有立刻接手。
而是先讓劉梓菲繼續拍著,他則先檢查劉梓菲這3天拍出來的素材。
“這條……還不錯。”
“這……這拍的啥玩意!”
“恩,這條還行。”
“喲喲,有進步了。”
“我去,經不起夸啊!”
總的看來,劉梓菲拍的這些鏡頭,起伏很大。
有的確實非常棒,體現了科班生的深厚功底。
有的則不忍直視,還是欠缺經驗導致的。
杜采歌得出結論:劉梓菲現在還沒有獨立執導完成一部大電影的能力。
與那個叫“于珊”的新銳導演相比,劉梓菲有著顯著的差距。
不過這也正常。
劉梓菲才二十多歲。
對于導演這個行業來說,三十多歲冒頭的都能算是非常年輕的導演了。
這是一個需要經驗,需要積累的職業。
能夠像杜采歌這樣在30歲以前就聲名鵲起的,非常少見。
寧浩拍《瘋狂的石頭》成名是29歲,而他在圈里已經算是少年成名的典型了。
還是讓劉梓菲繼續當幾年副導演,跟班學習,打磨打磨吧。
接下來杜采歌收回了導演大權,不過他還是有意識地將一些簡單的鏡頭交給劉梓菲去拍攝,算是對她的鍛煉。
花了兩天時間,學校里的戲份都拍完了。
接下來就是取一些外景,鏡頭不多,地點都已經找好。
這天劇組在富旦大學取景的時候,段曉晨過來探班了。
她來得非常低調,大墨鏡和絲巾幾乎把臉完全包住。
因此也沒引來記者。
逐夢互娛的成立在有心人眼里,早已不是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