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灊山大營的時候,雷緒的病況已經逐漸危重,此后雖然稍顯平緩,但因為長途跋涉辛苦,總體來說一日不如一日。部眾翻越天柱山的時候,雷緒的身體已經虛弱到沒法乘坐車駕,全靠數十人輪流抬著肩輿,小心翼翼護持著趕路。而他初時每天還有片刻清醒,會詢問左右,隊伍到了哪里,周邊是否安定;待到雷遠壓服陳蘭叛亂以后,他就長期陷于昏沉了。
這或許是出于對雷遠的放心,又或者是長子雷脩的死訊對他打擊太大,誰知道呢。他整日昏睡不醒,每天能吃的東西,只剩下酪漿、甜粥、蜜水之類的流食,偶爾醒來,則滿嘴胡言亂語,幾乎沒有誰聽得清楚。
當時負責照顧雷緒的,依舊是他中年以后新納的小妻吳氏和親近的仆婢們;此外廬江雷氏的宗親族老們,也都涌來看顧。而雷遠實在事務繁忙,無暇整日隨侍,所以只能委托辛彬依舊統管本營事務,另外由王延領部曲若干監護左右,負責安全。
直到廬江雷氏大隊人馬抵達沔口立營的時候,玄德公親自前來歡迎,當時在宴會上承諾,會請左將軍府中名醫來為雷緒調理。
這可不是玄德公胡亂吹噓,左將軍府中確有名醫在。當世天下名醫,莫過于華佗和張羨張仲景。華佗的足跡只在中原,而張羨曾經擔任長沙太守與劉表攻戰不休。雖然此公已經病逝多年,卻有不少醫道弟子傳承其術,依舊活躍在荊南各地,玄德公便以重金延請了其中一位名喚何儼的醫者。
玄德公離開的次日,何儼就乘坐輕舟趕到沔口。為雷緒診斷后,何儼當晚向雷遠稟報過了,病勢沉重到這個地步,藥石的作用已然有限,支撐著雷緒性命的,只是他體內的強悍生命力而已。這也是眾人預料中事,因此雷遠特意慰勉何儼,請他盡力就好。
可雷遠實在沒想到,何儼的醫術,竟然到了如此程度,調理數日以后,竟然使得雷緒恢復過來了?
要說雷緒與雷遠父子二人,原本因為劉氏夫人的緣故彼此疏遠,后來雷遠前世的意識清醒過來,更不在意此世的血緣關系。但無論如何,血脈相連的事實存在,父子天性不言而動,雷遠終究不可能無視自己此世的父親。
所以,對這個消息,雷遠確實很高興。他的高興神情,并非假裝得來。他甚至有些期待自己與雷緒的相逢,進而期盼著,或許還能有更長時間相處的機會。
只是……高興之外,他也額外想到了很多。
雷遠素來重視自己宗族首領的身份,他與玄德公討論未來時,在樂鄉縣打擊宗賊時,莫不依托廬江雷氏宗族的力量。而雷遠又并不被宗族所限,他眼中的宗族,是一艘牢固而巨大的船舶;憑借這艘船舶,雷遠得以左將軍府之下,公開坦然地保留相當程度的自主權。
在這艘大船里,有郭竟、賀松、周虎、雷澄這些堂上之人,還有其他很多人的位置,每個有志于和雷遠共同創造事業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屬于他的位置,并獲得他應當獲得的回報。
可現在,雷緒和他身邊的人們,擺脫了雷遠的控制,如此急不可耐地趕到樂鄉……他們想對這艘大船做些什么?雷遠清晰地記得,雷緒在灊山中將一切托付給自己的場景。他不覺得自己的父親會出爾反爾。那么,是誰影響了雷緒,又是誰試圖借著雷緒在攪風攪雨?誰想接著這風雨謀取利益?何況辛彬居然也在里頭參與動作……這老兒,不知道死字怎么寫嗎?
雷遠又隱約想到了幾個宗族長者的形象,他猛然覺得厭煩。這艘大船的舵手必須是雷遠,雷遠不會容忍其他人對這艘船只的航向指手畫腳,哪怕是雷氏宗族中的宿老,甚至雷緒本人。
雷遠更不會把已經握在手里的權柄拱手相讓,他的腦海中甚至冒出了極其暴躁的念頭,而他輕輕搖頭,暫時驅除了這樣的念頭。這又讓他不免自嘲:在權位面前,親情真的不算什么,而人心的冷酷也表露無遺。
五人身處營壘中的正堂,原本堂外有士卒往來的身影,有役夫工作時齊聲呼喝的號子,嘈雜卻充滿了欣欣向榮的氣氛。但這時候,雷遠想到的,也陸陸續續被其他人想到,于是正堂上的氣氛越來越沉重嚴肅,令人覺得壓抑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