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原本就與護荊蠻校尉疏遠的蠻部,乃至深山中的一些生蠻的行動愈來愈猖獗,很快就到了各地無法忍受的地步。
某日里,江陵的蕩寇將軍府發出文書,嚴厲督促護荊蠻校尉和各地郡守立即展開行動,處置亂局,安堵百姓,以免混亂局面遷延下去,影響春耕。
江陵大戰以后,荊州軍各部的損失不輕,都忙于補充兵員、重建組織,故而蠻夷起事之初,各地措手不及。但既然關羽下定決心,各地領兵的將校們紛紛行動起來,發起對轄區內諸多亂賊的清剿。
參與行動的,包括南郡太守費觀所部,奮威將軍雷遠所部,長沙郡尉史郃所部,武陵郡賊曹從事樊胄所部,駐守公安的裨將軍士仁所部,零陵太守郝普和零陵北部都尉習珍所部等。各部皆遣出精兵強將,合計動用一萬五千人。
能動員到這個數量的機動兵力,已數不易。而實際出動兵力,可能要略少些。但無論實際多少,這一萬五千人投入到荊南各地的深山巨壑之間,仿佛往沸騰的巨釡熱湯之中灑下一把粟米,并不見特別的威勢。
雖然各地都在報捷,但好像也沒什么真正意義上的大捷,一處壓服了,叛亂就從另一處冒出來,于是僅僅數日過去,軍隊便有了些疲于奔命的意思。到了一月中旬的時候,已經有官員開始抱怨,都怪護荊蠻校尉讓張魯那廝肆意傳播鬼道,才惹出這樣的麻煩。
這時候,荊南各地能保持相對平穩的,只有宜都郡和零陵郡。所以又有人提議,要再度調動兩郡的郡兵出境作戰,以應對愈發混亂的局面。江陵那邊立即表示贊成,于是很快就有兩道軍令分往宜都和零陵。
昔年秦始皇命將軍屠睢率兵五十萬,南征百越。為了保障大軍后勤,由一名叫做“祿”的監御史調集軍民,修建了靈渠運河。靈渠貫通湘水、漓水兩條河道,是荊州和交州往來的最主要通道。
漢時遂以靈渠北面的零陵縣為中心,設立了零陵郡。漢家極盛時,此地有戶二十一萬二千二百八十四,口百萬一千五百七十八。轄區方圓千里,是天下少有的大郡。
當然,這戶口數里其實包括了大批歸附蠻夷。待到喪亂以后,零陵既難免兵戈、饑荒和瘟疫災害,又不得不坐視著蠻夷脫離掌控,此時依然處在荊州州府控制下的人丁只有十余萬,且分成了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北面的資水沿線,依托雷遠從江淮帶來的大批流民,以昭陵、昭陽、烝陽等城為中心的昭陵北部都尉轄區。另一部分則是南面的湘水、靈渠、漓水沿線,包括泉陵和靈渠兩端的零陵和始安等縣,由零陵太守郝普直接管轄。
既得這份調兵軍令,郝普和習珍兩人便親自領兵出動。
當郝普帶著本部郡兵千余離開零陵城,在湘水碼頭陸續登船的時候,黃晅正在碼頭附近看著。
他并未穿著官服,而作尋常漢家士子打扮,混在行人中毫不起眼。
眼看這支兵未時申時之交就出城,結果在碼頭等待船隊、編組隊形花了大半個時辰,等到船隊起行,都已經黃昏了。黃晅不禁生出幾分蔑視。
聽說,這位郝太守乃是玄德公落魄時,在義陽招攬的部下,與魏延和傅肜兩人并為元從中頗得看顧之人。只是,如今傅肜為親衛大將,魏延常在前敵,而郝普郝子太僅僅坐守一個境內郡城,還把郡兵帶成了這種松垮樣子,著實有些丟臉。
說不定玄德公唯獨將零陵劃分成南北兩部,由太守和北部都尉分治,便是看出了這位元從的才能有限。
想到這里,黃晅又不免沮喪。
郝普的才能自是有限,我黃公昱又如何?
這一日距離黃晅在雷遠面前保證,親往零陵,一人一騎而抓捕江東煽動之人的時候,正好是第十天。雷遠令黃晅不必勉強,許他十五日,但黃晅自己聲稱的十日之期,已經到了。
細作報上來的步騭、黃柄二人在哪里?他還完全沒有頭緒。
甚至他都沒能聯系上自家的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