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他定是算計清楚了準備釣餌的時間,與我軍各部集結備戰的時間,他希望一旦釣餌完成,我軍便能立即行動,然后撞入到他事前準備好的戰場上。”
“軍師的意思是,曹操這是要重復關中之戰的局勢,先吸引我們主動出擊,然后在他的領地上,發揮兵力優勢,野戰擊退我們,再一路追擊,擴張戰果?”
“是。所以我覺得,曹操的目標既非南郡,也非漢中。他的目標是人,是天然被地理條件分割為兩塊的我軍主力某部。”
諸葛亮的這個猜測,是很有道理的。
漢中王占據南方四州,日日整軍經武,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若曹操坐等漢中王來攻的話,或者漢中王出關中,或者荊州之眾北上襄陽、樊城,在東西兩線都能進退自如;而曹軍的精銳中軍往來應付,便等若將主動權拱手讓出。
但要讓曹軍南下,曹軍更沒有把握。
畢竟漢中是天獄,夏侯淵的敗績再來一次,曹軍承受不起;畢竟江陵是堅城,曹仁的敗績再來一次,曹軍也同樣承受不起。在這兩地,曹公已經失去了夏侯氏、曹氏親族名將中最出色的兩人,失去了苦心積攢起來的將近十萬精兵。而曹休、曹真、夏侯尚等后繼者能有二將的幾成水平,至今尚屬未知。
若玄德公本人處在曹公的位置上,設身處地的想,他也為難。
進攻沒有把握,防御顯失主動。
兵法云,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可這時候,攻守都難免致于人,怎么辦?
辦法就是諸葛亮此時的猜測:主動提醒對手、誘使對手來攻,擺開己方的預設戰場,實現主動權的轉移。
對諸葛亮的這個推測,董和很是贊同。
劉備也隨即恍然大悟:“軍師的推測極妙。”
法正遲疑道:“軍師所說,甚是有理。但,我方在關中之戰后,整整三年持重用兵,絕不輕舉妄動。曹軍有異動,我們集兵備戰即可。他們又能拿出什么誘餌,讓我們重蹈覆轍,往曹軍預設的重兵戰場硬闖呢?”
諸葛亮搖頭:“我也不知。”
“那……”法正皺眉。
諸葛亮從容道:“我只知道,無論曹氏拿出的釣餌為何,我們的應對都很簡單。”
董和忙問:“怎么個應對法?”
“或曰守,或曰援,或曰攻。”
董和失笑:“軍師,這也說得太簡單了!”
“軍師之言甚是!”法正卻已經明白了過來:“所謂守,便是無論曹氏拿出什么樣的誘餌,只作不理。我們有四州百萬軍民在手,連山帶水,固若磐石;我們不動,曹軍自然疲弊。到那時候,我們或許還能批亢搗虛,痛打曹軍的軟肋。”
諸葛亮頷首:“不錯。這也是最妥當的辦法。”
劉備問:“援呢?”
“曹公,梟雄也。我想,他既然會這樣安排,就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手段,準備了一個讓我們不得不回應的釣餌……這且不議,關鍵是,這個釣餌注定了只能放在一處。”
法正大步站到輿圖前比劃著道:“曹氏的中軍主力,先后經歷赤壁、漢中、南郡、關中等戰的慘痛損失,一次次地反復重建。估算當前的數量,至多在三十萬,能夠一次派遣到某個戰略方向的,不會超過二十萬。而其無論在關中還是荊襄,長期駐扎的外軍和州郡兵力充其量十萬。”
這數字,在場眾人無不了然。只在眼前這輿圖上,許多城池標識旁邊便有專門的小字記錄。還不斷跟隨新得的情報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