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啟的帶領下,劉晉來到了張家的客廳,分主次坐好,端上了香茶,劉晉這邊也是送上了一套京城這邊買回來的文房四寶,這讓張啟很是高興。
雖然他僅僅只是一個秀才,并沒有考到舉人的功名,但是他一向也是以文人自居,喜歡和文人打交道,劉晉的禮物雖然不貴重,但卻是整合他心意。
賓主之間聊的很歡,不過聊著、聊著自然也是難免會聊到劉晉在望月樓上所說的一切,這張啟也是非常好奇,所以劉晉也是再次向他大致的講了一遍。
“沒想到我們生活的世界竟然如此之大,在這東海之東竟然還有如此神奇的地方,這黃金洲的黃金倒是無所謂,畢竟這黃金不能吃也不能喝的,真正對我們大明有用的還是那三樣高產的農作物。”
“如果這三樣農作物能夠引種回我們大明的話,我們大明從此之后再也不用擔心饑荒的事情了。”
聽完劉晉的講述,張啟也是捏著自己的小胡須發表了一番自己的看法,隱隱也是透露出了憂國憂民、視金錢如糞土的文人情懷。
“張先生憂國憂民之心實在是讓人敬佩,只希望今年船隊能夠順利抵達黃金洲,將三樣高產農作物引種回我們大明。”
盡管不知道這張啟是不是真的憂國憂民,盡管關于黃金洲的事情劉晉也是已經講到想吐了,但依然不得不陪著對方繼續聊下去。
沒有辦法,既然是過來拜訪,自然要有始有終,將這個戲給做全了,不能夠虎頭蛇尾。
張啟一邊和劉晉聊著,一邊也是仔細的觀測著這個年輕人。
在張啟看來,劉晉非常的穩重,一點都不像是一個年輕氣盛、自負才華的年輕人,這讓他心里面也是忍不住暗暗點頭。
這有才華的年輕人看多了,但是最后真正能夠成長為一顆大樹的卻是不多,張家需要的就是那種參天大樹,因為到了張家這樣的地步,沒有足夠大的大樹來支撐的話是很容易倒下去的。
現在的張家有點青黃不接的感覺,張家年輕一輩當中并沒有什么突出的人才,特別是在科舉方面,張家這一代的年輕人一個個都平庸無比,現在連一個中舉的人都沒有。
這張啟也是看著眼里,急在心中。
張家號稱書香門第,一直以來也都官宦之家,每一代多多少少有子弟能夠考中舉人,然后憑借張家在背后的支持,總是能夠在官場上混出個樣子來。
不說成為朝中大員,至少來說成為地方要員還是沒有什么問題,如此才能夠保住張家的一切。
這后繼無人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其實張家的衰弱在張啟這一代就已經開始顯現出來,張啟身為家主都沒有中舉,沒有辦法當官,之所以能夠維持現在的影響力,主要還是靠了張家聯姻的那些人。
現在看著眼前的劉晉,不光光有賣相,而且絕對是潛力股,已經有名氣,以往也昌黎書院里面有名的才子,今年秋闈中舉的概率非常高。
要是今年一舉高中,明年再來個金榜題名的話,那這個劉晉就絕對要飛黃騰達了,這也是他為什么一聽到劉晉來訪,也是立刻親自出來迎接的原因。
眼前這個劉晉,前途無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