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胡萬安苦思對策的時候,管家胡怡寧急匆匆的走了過來。
“什么事?”
胡萬安連忙問道。
“其他人降價了,他們不顧約定開始降價賣糧了。”
胡怡寧顯得很氣氛。
這一次是胡家牽頭,帶著眾多的糧商、鹽商一起做局,大家原本的約定是聽胡萬安這邊指揮,一起發財,一起宰一次超級大肥羊。
現在其他的糧商、鹽商還沒有得到胡萬安的命令竟然開始私自降價出售糧商,胡怡寧豈能不氣?
“開始降價賣糧了嗎?”
胡萬安顯得很平靜,似乎對此早就已經有所預料了。
因為他太清楚了,現在他們這些人手中握著的糧食到底有多龐大,這臨清倉、德州倉兩大官倉里面的糧食在他們的手中。
這災荒以來南方糧食運到北方出售的糧食也是被他們以高價給全部吃了進去,再加上原本手中就握著數量龐大的糧食,可以說整個北方三省的糧食幾乎都到了他們的手中。
握著龐大的糧食,更為關鍵的是這些糧食的成本太高了。
從德州倉、臨清倉里面弄糧食,這前前后后的打點都花了上百萬兩的銀子,從朝中諸公的孝敬到管理兩個倉庫的官員、小吏等等,哪一個不是需要打點,需要疏通。多的需要幾萬兩銀子,少的也需要幾百兩銀子。
北方有災荒,南方地區這邊的糧商自然會源源不斷的運糧到北方來,饑荒年代這糧食的價格本來就高,想要吃下這些糧食,價格就非常的高,比平時要貴上幾倍,這還是要熟人,否則對方都未必會賣給你。
因為這糧食他們自己賣的話,完全可以賣出更高的價錢來,賣給胡萬安這些人價格肯定是要更低一些的。
吃進南方糧食的投入是最大的,饑荒的消息一出,追逐利益的商人自然會如同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般洶涌而至。
徽商和鹽商的力量、影響力雖然龐大,但是卻并不能左右整個大明所有的商人,有很多的商人都是不鳥他們的,特別是湖廣、江西、四川、河南、山西等等大明西邊、北邊的商人,他們才不會管什么徽商還是鹽商,只認錢。
為了吃進這些南方來的糧食,胡萬安這些人花費的銀子都有數百萬兩,因為不管有多少的糧食進來,他們都要吃進去,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控盤的局勢。
“都頂不住了,也不怪他們。”
胡萬安倒是沒有怪罪其他人的意思,因為他知道,大家都已經頂不住了,朝廷這邊的賑災糧食一到,大家都末日就到了。
“傳我命令,將我們家的糧食都拿出來降價出售,我們也賣一文錢一斤,這個時候了,錢財已經不如性命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