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廠大家又商量著要擴大規模,怎么每家也得要投入好幾萬兩銀子吧。”
“這算下來,沒有個幾十萬兩銀子根本就不夠。”
張懋扳著手指頭跟劉晉和徐光祚算數。
張懋現在是真的嘗到甜頭了,出海捕魚的漁船很賺錢,這出海前往朝鮮的商船更賺錢,水泥廠也很賺錢。
這一個個產業都是賺錢的買賣,趁著現在是挖黃金的好時期,他也是準備果斷的大舉擴招,又是想著組船隊去倭國經商,又是想著擴大漁船規模,水泥廠的規模等等,這些都需要銀子。
“張公,我們這步伐是不是邁的太大了點?”
徐光祚一聽,想了想說道,定國公府、英國公府、成國公府,這三個國公幾乎都是穿一條褲子的,所有的買賣都是三家人合伙做的。
“太大?”
“我都嫌慢了。”
張懋搖搖頭說道:“你難道不知道張氏兄弟都已經在準備著組船隊前往倭國經商了,聽說倭國這邊金銀兌換都是一比五,別的不說,單單是做這個金銀的買賣就一本萬利了,更何況,這海貿的利潤你又不說不知道。”
“以后我還尋思著組船隊前往暹羅、南洋,有機會的話,以后還要去天竺、去波斯,去歐洲,這絲綢和瓷器到了歐洲可是價比黃金啊。”
“現在正是海貿開始的時候,我們不抓住機會的話,別人就捷足先登了。”
聽到張懋的話,徐光祚想了想也是鄭重的點點頭,自己雖然也是看到了巨大的前景,但卻沒有老張這樣的魄力。
“老張這是要從封建貴族向新興資本家過度的節奏啊。”
劉晉的心里面忍不住給張懋打上了這樣的標簽,不過對于這樣的變化,劉晉還是樂于看到的,大明這個封建王朝想要真正的走向世界,在全地球擴招起來,它就必須要由封建社會慢慢的向資本社會去轉變。
這也是劉晉一直以來在努力的方向,要不然為什么做什么事情都要帶上朱厚照,說到底還是為了讓朱厚照這個未來的大明皇帝成為最大的資本家。
再加上像張懋、徐光祚這些豪門貴胄的轉變,這力量自然就會越來越多,最終推動整個大明的轉變。
“臭小子,你到底要不要買地?”
“你可別跟我說你沒錢,現在這個大明最有錢的就屬你和太子殿下了。”
張懋說完也是看了看劉晉,他之所以找劉晉,那是因為知道劉晉手里面有錢,銀子很多,當然沒有銀子也沒有關心,劉晉有造船廠,還可以用船來來交換嘛。
“張公,你手里面的地都在什么地方?”
劉晉想了想問道,自古以來,買地都是不錯的投資。
“都在京城附近,都是京城這邊最肥沃、最好的地,要不是急著用銀子,我才不會賣掉呢。”
張懋回道。
“京城附近的田地?”
劉晉一聽,頓時眼睛微微一亮,想了想說道:“張公,現在把這些地賣給我,你以后肯定會后悔的。”
現在天津這邊,當初大規模賣地給劉晉的那些士紳、地主腸子都已經悔青了,這京城附近的土地,以后肯定是價值連城的。
“后悔?”
“我才不會后悔,更何況后悔了,到時候再找你買回來就是了。”
張懋不以為意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