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讓劉晉所憂慮的是這鹽商還會用出一些其它的手段出來,劉晉現在家大業大,又有了官身,對方真要針對自己的話,也更容易多了。
“看來以后還是要盡量深居簡出,每次出去也要帶足足夠的人手了。”
劉晉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的人身安全,明朝中后期有幾個皇didu死的不明不白,有人就推測極有可能就是因為皇帝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所以才被不明不白給弄死的。
盡管這種事情也沒有什么根據,但是劉晉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自己的小命才是最重要的,命沒了,什么都沒了。
連皇didu敢給你不明不白的給弄沒,弄死自己就更容易了。
“走,去京城鹽市看看~”
想了想,劉晉還是決定親自去鹽市這邊看一看,了解清楚下市場面的情況,才能夠更好的應對這一戰。
很快,劉晉帶著李繼業就來到了京城的鹽市。
說是鹽市,其實就是一條專門賣鹽的街道,整條街道面的店鋪都是賣鹽的,有來自四川自貢的井鹽,也有來自山西的池鹽,當然還有來自江淮地區的徽鹽,當然也少不了來自長蘆鹽場的雪鹽,大明各地產出的各種各樣的鹽全部匯聚于此。
像井鹽、池鹽、青鹽顯然都是屬于高端市場的鹽,一向也是京城達官顯貴們的首選,價格高,市場銷售量不大,利潤非常驚人。
來自江淮地區的徽鹽則是市場原本銷量最大的鹽,當然質量也是最差的鹽,顆粒非常大,雜質多,味道苦澀,但是價格一向也是所有鹽當中最便宜的。
對于這些東西,劉晉早就已經很清楚,不過身邊的李繼業還是詳細的和劉晉仔細的說清楚,怕劉晉弄不清楚。
“李氏徽鹽~”
來到鹽市,劉晉非常隨意的看了看,選擇了一家鹽店走了進去。
這家李氏徽鹽,主打的自然是徽鹽,賣的鹽都是來自江淮地區的徽商的鹽,當然,除了這徽鹽之外,其它種類的鹽也有,也算是兼顧了各個層次的市場。
店鋪占地不小,各種各樣類型的鹽擺放的整整齊齊,店里面的小二都顯得無精打采,因為生意非常不好,即便是現在他們的鹽已經降到了二十五文錢一斤,可是門的客人依然門可羅雀。
反觀對面的張氏雪鹽店,生意卻是非常的火爆,對方賣的鹽是長蘆鹽場的雪鹽,質量好,價格實惠,現在幾乎是已經將中低端市場都給搶光了。
“這位公子,您需要點什么?”
見劉晉、李繼業等人進來,店里面的小二頓時來精神了,連忙熱情的前招呼起來。
“我們家公子辦了個工廠,用工比較多,所以想要過來采購一些鹽。”
李繼業連忙回道。
“好~好~貴客這邊請~”
小二一聽頓時就來精神了,連忙招呼劉晉到一旁的會客間休息,同時也是趕緊去通知自己的老板過來,這工廠的單子,那都是長期的大單子,只要談好了,以后定期去送貨,收錢就可以了。
“這位公子,在下李才,是這間小店的老板,不知公子尊姓大名?”
老板李才收到消息也是立即從后面走來,滿臉笑容的和劉晉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