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報道的話,肯定會群情激憤,到時候朝廷就會很難辦。”
劉健似乎已經看到了群情激憤的場面,到時候無數人向皇帝請愿,要求出兵報仇雪恨的話,這個事情就真的難辦了。
身為內閣首輔,他很清楚大明現在的情況。
現在大明的情況是屬于那種,打仗是不可能打仗的,因為大明軍隊的戰斗力十分低下,戰五渣的水準,另外財政上又是不允許的,大明朝廷的國庫都可以餓死老鼠了,哪里有銀子來給朝廷打仗。
所以每一次面對韃子南下劫掠,只要對方不威逼京師,那么朝廷這邊就只會龜縮在大城池當中,等到韃子們劫掠一番,自然而然就會退去。
這是一種典型的羊群思想。
那就是面對獅子進攻該怎么辦?
不需要怎么辦,只需要等獅子吃飽了,獅子自然就不會怎么樣的一種思想。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大明早報將這個事情給捅出來了,讓整個大明的所有人都清楚的知道了韃子所犯下的種種罪行,自然而然的,整個大明上下都會群情激憤。
到時候朝廷這邊是即便不想打,它也要打,因為民意沸騰,大家都會要求報仇雪恨,你不打,你就會離心離德,誰反對打就會被人罵成秦檜之流。
但是朝廷能夠和韃子打仗嗎?
即便是能打,能夠打贏嗎?
以現在明軍的狀況來看,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守城的話,還可以仗著水泥修建起來的高墻打一打,這要是出了城,那幾乎都是草原狼嘴里的肉了,對方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不打的話,明軍還可以守住很多的大城池,可是一旦真正和草原打起來的話,到時候損兵折將都是小事了。
一旦兵力損失過重,一些重要的城池兵力空虛,這些韃子極有可能就會趁虛而入,死的人就要更多,損失就更大了。
甚至于韃子越打越順,這野心越來越打,指不定到時候就劍指京師,那就真的要朝野動蕩了。
這就是劉健為什么覺得大明早報這個描寫非常不妥的緣故了,他都已經仿佛看到了一場大變即將到來。
“老爺,宮里來人,宣你進宮~”
劉健還在思索這事,宮里的旨意就到了。
“唉~”
“這個劉晉,真是不讓人省心,好好的辦什么報紙。”
聽到管家的話,劉健忍不住嘆口氣,他幾乎都能夠猜到弘治皇帝宣他進宮是為了什么事情了。
很快,劉健、李東陽、謝遷、周經、馬文升、張懋等朝中重臣全部來到了弘治皇帝臨時辦公的地方。
“報紙大家都看了吧?”
弘治皇帝的臉色很難看,見人都到齊了,緩緩的開口說道。
“看過了~”
眾人互相看了看都點點頭說道。
“看過就好,那你們先說一說,為什么從下面呈上來的奏報當中沒有詳細的列舉出被屠戮的區域,死亡的人數,朕所看到的奏疏當中,都是一筆帶過,沒有詳細的提及此事,如果不是大明早報這邊刊登出來,朕還以為沒死多少人呢。”
“諸位都是國之柱石,社稷棟梁,大家都看看,這一次韃子南下,甘肅、陜西兩地,死亡的人數至少有十萬,這可都是血淋淋的生命,都是我們漢家兒女。”
弘治皇帝非常的惱火,盡管聲音不大,但卻是讓這些大臣們一個個額頭冒汗,大家都知道,弘治皇帝這個老好人這一次是真的怒了。
眾人一陣沉默,彼此都默不作聲,大家都知道這里面的門道,但是這種事情都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說出來,這又可以牽扯到限制皇權、限制皇帝的事情上,到時候指不定還要死多少人呢。
“怎么都不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