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情,對他們而言,那是絕對有利的,豈能不支持。
“劉愛卿,你怎么看吶?”
弘治皇帝臉上掛滿了笑容,接著將目光看向劉健,他是內閣首輔,是百官之首,也是文官之首,他的意見非常重要。
“臣…臣以為大明軍隊確實是到了必須要改制的地步了,只是如何改,還是需要拿出一個詳細的章程來。”
劉健沉吟一番,想了想緩緩的開口說道。
他很清楚,這一次弘治皇帝為什么要打開殺戒,也清楚的知道,如果弘治皇帝不能達成自己收回兵權的目的,那么還會有更多的大臣被牽連進去,菜市口這里還會更多的人頭搬家。
弘治皇帝手中可是已經抓住了很多人的小辮子。
就他劉健,那也是一樣的,劉宇和他是老鄉,還是他一手舉薦的,而且每年他也沒有少收劉宇的孝敬,單單是這一條就足以讓劉健沒有好日子過。
說實話,這朝堂上下就沒幾個屁股是干凈的,隨便一查就能夠查出來,以前是弘治皇帝傻乎乎的,不知道利用廠衛的力量,現在有廠衛在。
再加上這官倉失竊案、李廣案還有現在這個案子,弘治皇帝手里面到底握了多少小辮子誰都不知道。
作為一個聰明人,同時也是一個合格的政客,他知道這個時候,該妥協了。
這軍權就讓弘治皇帝給收回去,不收回去,還會死更多人,最后弘治皇帝還是可以強行推行新的軍改,將軍權收回去。
現在進行政治妥協,讓弘治皇帝收回軍權就可以抱住很多人的腦袋,保住文官集團的利益,不然損失只會更大。
聽到劉健的話,弘治皇帝滿意的點點頭,只要支持改制就好,這兵權收到自己的手中,至于怎么改,那是下面這些人的事情了,他弘治皇帝并不需要去操心太多。
弘治皇帝這邊是滿意的笑了,朝中的文官們卻是一個個都傻眼了,紛紛看向劉健,意思很明顯了,劉健你是不是腦子發燒了。
在這個時候竟然支持弘治皇帝去改軍制,這軍制一改,這權力可就到了弘治皇帝的手中,以后想要再回到文官集團手中就不可能了。
大明不可能出現第二次土木堡之變,也不可能出現第二個于謙,他們是沒有機會再從皇帝的手中搶走兵權的。
“臣也覺得軍制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了,我大明這些年來邊患日重,邊境百姓深受其苦,我大明空有百萬大軍,卻是拿小小草原韃子沒有任何的辦法,這一切的根源還是處在了軍制上面。”
李東陽也是聰明人和明白人,他早就已經看出來,弘治皇帝是要找這個機會收回兵權,所以劉健表態之后,他也是聰明的站出來表示支持弘治皇帝。
謝遷看了看劉健和李東陽,頓時也就明白了,所以也是站出來表示支持。
“陛下,臣反對,臣要彈劾內閣首付劉健,彈劾內閣李東陽和謝遷,身為內閣重臣,碌碌無為,尸位素餐。”
這時董御史再次站出來,猶如瘋狗一般一口就直接咬上了內閣的三閣老,直接給他們三個戴上了尸位素餐的帽子。
以小制大,這也是明朝政治的一個特點,御史的品級很低,但卻是可以直接彈劾內閣重臣,而且他們彈劾,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證據,只需要嘴巴一張就可以了。
“陛下,軍制乃是祖制,乃是國本,不能輕易動搖啊,這軍部掌兵,以文御武,那也是為了大明的千秋萬代,防止武將篡權奪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