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十月初八日,麥城。
兩軍五千余傷兵如今已痊愈千余人,繼續留在田信這里勞作;傷兵陸續病故、崩潰求死減員也將近千人。余下不到三千的傷兵已基本穩定,等待時日休養就可。
五分之一的傷兵折損,田信依舊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別人能養活五分之一的傷兵,也會覺得不可思議。
現在田信竟然搶救回來五分之四的傷兵,遠近將校吏士無不稱嘆傳誦,使得田信魅力提升到二十五點。
大多數輕傷不妨礙行軍的傷員都已隨軍轉移,留在麥城的傷兵是喪失機動力的傷兵。
沒有這部分容易治愈的輕傷兵摻水,田信救治傷兵的功績更顯輝煌。
關羽、關平都派心腹軍吏來麥城學習田信救護傷兵的技巧,就連馬超也將堂弟馬岱派到麥城,以教授田信騎術、騎戰為名,來學習救護傷兵技巧。
許多田信的生活常識,是祖祖輩輩用生命凝聚的經驗教訓。
對這類經驗,田信也沒什么好隱瞞的,總結內容編錄為冊,名叫《防疫救護》,傳授各軍。
戰爭方面,隨著鄧輔、徐祚收復夷陵城,荊益通道開啟,十月十八日時馬超就率所部乘船抵達沱水河口,不入江陵,直接前往臨沮駐屯。
讓田信遺憾的馬超所部的騎兵遠不如自己想象,本以為三千騎,最少會有五六千匹戰馬。
可馬超這里是三千人,只有一千八百余馬匹,也就夠武裝兩個騎營。
不過這些馬匹多是母馬,并有十幾匹未閹割的神駿公馬同行,如果今后幾年沒有戰爭,馬超會在臨沮以北的山谷中繁育馬種。
江陵、荊南一帶氣候濕熱多水,不適合養馬;也就臨沮北面,漢水兩岸的山谷、丘陵適合養馬。
可馬匹五歲后才能騎乘作戰,等馬超在臨沮繁育出大量戰馬……不具備性價比。
而這一千八百匹馬,每月口糧就要吃黑豆近萬石。
再算上三千士兵的口糧,僅僅馬超三千人移鎮荊州,每月口糧支出約在米、粟、麥五千石、黑豆萬石。到明年夏收前,僅馬超所部的軍糧支出總額就有糧三萬石,豆六萬石。
這種軍糧極端窘迫情況下,荊南地區紛紛起兵的土夷兵陸續被關羽遣散回鄉。
自然不可能一聲令下就讓這些自發聚集的土夷兵空手回鄉,一般賞賜麻布或粗帛一匹,又或者讓這些土夷兵帶著戰利品回鄉。
荊南地區蜂擁而起的四萬余夷兵就這么安撫回鄉,揀選其中健壯者萬余人成兵,分別隸屬于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郡。
荊南四郡多出的這萬余夷兵,半年內口糧支出總額在十二萬石。
前后魏軍、吳軍降兵有四萬人,口糧較輔兵減半發放,夏收前軍糧消耗最少十五萬石,農忙時加餐,以十八萬石為準。
關羽、關平、田信、夏侯蘭、雷緒、龐林、郭睦、鄧輔、趙累各軍約有三萬六千人,馬匹約兩千,夏收前軍糧總額最少三十五萬石,豆二十萬石。
不計算官吏俸祿,僅僅半年內的軍糧消耗就在六十八萬石,豆二十六萬石。
荊州軍目前的儲備,已不足一月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