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護軍潘濬不做升遷,也不做處置。
三公位置缺人抵充,劉備寧愿將打壓、淡化的東州大佬龐羲抬起來使用,也不愿敷衍。
版圖不一樣,國際形勢不一樣,所以重要的將軍皆實授,但五軍體系并未受到沖擊。
劉備稱帝大封群臣,前線的戰事已陷入膠著。
隨著曹休率汝南兵北上,葉縣一帶魏軍兵力最少也在五萬。
除雷緒留守新野外,孫朗、申耽二部集結兵員隨孟達所部一起向堵陽靠攏。
十二日,甬道修筑六十五里,距離葉縣只有十五里。
田信駐屯此處,八千降軍已調到新野協助夏收,有援兵加入,可甬道修筑工作依舊是每日五里左右,期間還有兩天雨水天氣耽擱了工期。
龐林從葉縣回來:“魏軍哨騎近日持續越過滍水侵擾、偵探我軍,雖多損傷,但敵騎更密。驃騎將軍以為魏軍兵力或許將在七八萬之間,我軍更需謹慎。若露出破綻,魏軍南北夾擊齊頭并進。”
葉縣是一個突出部,還在荊豫二州馳道偏北的位置,離開馳道缺乏木材,最少還需要五天時間田信才能修筑甬道抵達接應位置。
而現在,不僅馬超加緊收割葉縣附近的麥子,魏軍各線也都在收麥,整個中原都在收割麥子。
麥子收割后,就能通過中原水系持續運往夏侯尚軍營。
困擾魏軍,限制魏軍動員規模的糧食問題,也就暫時得以緩解;等到明年夏收、秋收,魏國將恢復建安二十三年時的水準。
僅僅一場夏收,就讓魏軍有了一次集結大軍反擊的機會,參與反擊的軍隊可能有五萬,也可能在七八萬,如果許都的禁軍也參與進來,那規模可以破十萬。
從葉縣到許都只有不到二百里,有成熟的漕運河渠協助運輸,許都的軍隊隨時可以投放到葉縣一帶參戰。
效仿昆陽之戰,打一場葉之戰?
葉縣軍屯收麥最少在十萬石,馬超舍不得這批糧食,田信也舍不得。
南陽郡合并南鄉郡后,雖然有三十幾個縣,但很多縣城、鄉邑早已殘破、衰敗,良田荒廢,產糧低微。
甚至為了生存,有能力擴大耕種規模的鄉邑也會放棄,以免引禍。
只有恢復秩序,給百姓安全感,百姓才會積極擴大屯種面積。
現在馬超還有一個選擇,燒毀糧食后帶著軍隊后撤,十五里路眨眼間就能與田信匯合。
魏軍忙于收麥,想追都沒法追。
若是兩軍完成收麥,漢軍選擇就兩個,一個是依靠收獲的麥子死守葉縣,繼續與魏軍消耗;另一個是分出軍力運輸糧食,余下軍隊守衛防線,最后一起撤歸堵陽。
曹丕篡漢,魏軍渴望打一場勝仗;己方也有類似的心思。
戰爭第一動力已不是葉縣的麥子,而是更為深重、復雜的東西。
復雜到了漢軍不能主動退兵,魏軍必須追擊的地步。
田信見龐林躊躇不定的模樣,就問:“驃騎將軍是欲死守葉縣,還是想分兵運糧,逼迫魏軍渡河與我決戰?”
龐林是真沒主意,反問:“孝先是何主意?”
“我自然是想與之一戰,聽說夏侯尚與曹丕關系親密。我若能擒捕此人,就可贖回士衡兄妻女。”
龐林聞言,眼神漸漸堅定,右手握拳又舒展:“那就依驃騎將軍之意,逼迫魏軍渡河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