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營督第三次下令時,馬忠起身站在馬背上,張弓扣箭一氣呵成,利箭沒入營督眼窩。
營督喪命,號手吹響約定的節拍,當即有號聲響應,本陣軍正官接替指揮,他更謹慎,縮在盾后不漏身。
八個陣的漢軍只有七個陣接戰,特制的劍戈給吳軍造成了巨大妨礙。
這是長桿捆綁四尺長劍造成的陣用兵器,只有鑿擊一個戰術,很容易被吳軍拉扯、鎖拿、斬斷。
但在交手初期,給了前排吳軍極大的殺傷。
田信見各陣劍戈先后被吳軍鎖拿破壞,不為所動,本就是給后排備戰甲兵的輔助兵器,損失、破壞屬于可以接受的事情。
戰斗就這樣,除了自己手里神兵不會損毀外,戰斗往往就兩種,要么拿命換命,要么用器械換命,器械損毀后,還得拿命換命。
很多戰斗打的就是器械,打的就是后勤補給。
鎧甲損毀反而少,刀劍矛戟折損卻是高的嚇人,可能相互砍半天,人沒死多少,器械就先消耗一空,以至于不得不用拳腳解決戰斗。
結陣對耗,士兵當場陣亡的概率不高,倒是非常消耗體力,也消耗器械。
雙方前排甲兵換陣時,吳軍后方弓弩手列陣齊整開始輪射。
而隨著前排甲兵后撤到陣中休息,漢軍弓弩手也貼近前排,開始抵近射擊。
吳軍拋射而來的密集箭雨紛紛揚揚落在漢軍陣列,破甲步兵多低頭避開面門,就有很大可能性抵御落下的箭雨,皮甲、輕裝的弓弩手則有周圍的盾兵協助遮擋。
弓弩手的箭雨,打無甲、輕甲部隊有很大效果,打結陣的職業甲兵,那效果有限。
而漢軍弓弩手抵近射擊,卻給了吳軍持續而有效的殺傷,以至于前排吳軍依托防御,進攻意愿下降。
“君侯,蔣欽率舟船進擊,大將軍已遣樓船將軍部戰艦相拒。”
田信根據報告去看,就見右翼將起部水師擂鼓而進,趙累率所部與之廝殺。
又相持三刻鐘,兩軍前線甲兵體力衰竭,相持在一起戰斗效率徒降。
朱然站在戎車上觀戰,二十輪箭雨射擊殺傷有限,萬余弓弩手正休緩氣力,而換陣的請求的接二連三發來。
率先調整前后陣列,意味著首輪接戰失利,這還是有萬余弓弩手協助的情況下。
周胤親自折返到朱然面前:“都督,敵兵弓弩手戰法犀利,我軍或許可以效仿!”
“我已知之,然我弓弩手再向前,必受漢軍陣后弓弩手壓制。敵在上風口,我在下風口,射程相差二十步,弓弩手再上前,必有折損。”
朱然劍指己方還在休緩的弓弩手:“漢軍弓弩手不能久戰,傳告各軍,不得率先換陣。若換陣,漢軍士氣增長,更難突破。”
若是漢軍一陣守到中午,那吳軍好不容易鼓起的士氣又會崩解。
只是他說話間,潘璋部再次鳴鼓,前后兩陣甲兵交替,撤還后的甲兵方陣帶著陣亡者、傷員往后撤,又有一陣輕兵從后方上前,就在弓弩手陣列周圍交換染血的盔甲。
潘璋撤下來的這陣甲兵穿甲時還威風,可交出鎧甲后,各軍將士來看,是要多可憐有多可憐。
朱然看在眼里,一拳砸在戎車護欄上,恨不得當場砍了潘璋。
“報,都督,至尊龍舟抵近灄水口下游二十里處;并有魏軍前部請求渡灄水參戰。”
“回報至尊,就說某指揮大軍無力分身拜謁,許可魏軍渡河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