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謙資歷很深,跟程普、黃蓋是一個級別的,之所以不顯山漏水,就是因為在江東部曲制盛行的情況下,宋謙欠缺發展、保護部曲的能力。
這個缺點在潘濬編訓新軍時反而成了優點,所部皆是新編訓的大吳新軍。
新軍精銳則被孫權發展為新的宿衛部隊,即解煩營、無難營,與孫權朝夕相處,從中選拔新軍軍吏。
此刻碧綠服色的吳軍在山間草木中列陣,旗幟飄揚與林木混淆。
隔著五六里路,粗略來看,吳軍仿佛與山上草木融為一體,兵似草木。
曹仁多看了幾眼山上布防的吳軍陣地,眉目低垂不由想到了漢軍。
如果漢軍會怎么打?
才不會在意山上的吳軍,關羽頂多留一支預備隊警戒,其他張飛、馬超、田信會從山下穿插,直撲潘濬而去。
甚至劉備也會這么打,仗著鎧甲堅固、士氣高揚,現在的漢軍在戰場上就這么驕橫。
根本不在意側翼是否安全,目標往往是敵人的中樞首腦。
漢口一戰,漢軍反擊時的戰斗熱情很高,只盯著吳軍軍吏打。
照搬漢口戰役時的漢軍心態,現在肯定看不上宋謙的人頭,保準會去拿潘濬的頭。
如果面對的是漢軍,潘濬不可能這么大膽的布陣,應該不會輕易下船。
山上林蔭下,宋謙掛一領墨綠披風,正按劍踱步。
大吳新軍怎么了?新軍也是吳軍,也是人,士氣高的有限。
此刻若作壁上觀,放任曹仁率軍通過,那淮南一役吳軍很難打贏,除非天降閃電劈死曹仁。
可曹魏這里需要自己發揮的余地?
不可能,于禁降軍兩千多軍吏,目前還在臨沮山里伐木、種地;連缺少軍吏的漢軍都不怎么情愿招納降軍軍吏,更別說內部競爭激烈的魏軍。
自己已經老了,轉換陣營后,即得不到重用,還會牽連子孫、姻親、朋友。
投降的成本一直很高,除非孫權出現在戰場,有一網打盡的機會。
可孫權已經學乖了,現在放火燒船,孫權也不愿下船參戰。
猶豫再三,宋謙不能決定。
王覽、周魴轉了一圈回來,宋謙為難:“我效力江東以歷三世,他將可降,我不能降。”
王覽指著山下列陣,隨時準備開拔的魏軍土黃軍陣說:“孫權殘害民物,不恤生民艱辛,與桀紂何異?今我大魏帶甲百萬,大將軍親提三十萬大軍伐吳,江東上下必為齏粉,將軍何愚也?”
周魴也拱手勸道:“將軍不妨深思,越明日,鎮南大將軍所部十余萬大軍順淮水而來,八公山不足以為憑。”
宋謙看一眼周魴,又看王覽,拱手:“我生是吳將,死亦吳鬼,再勸無益,領兵廝殺就是。”
說完扭頭去看一側,見其親兵湊上來,王覽也就拱拱手:“將軍珍重。”
王覽轉身而去,周魴長嘆一聲:“將軍若回心轉意,可遣使再議。”
說罷也轉身甩袖,袖子里一節小竹筒飛出,輕輕落在身邊草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