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公上,護軍巡視各營夜禁一事,約在二更返歸。”
馬超取出早已書寫的錦囊帛書遞出:“速速發往北府。”
親信軍吏雙手接住漆封的錦囊帛書,遲疑模樣:“公上,如今送去,恐使北府憤怒。”
“不送,北府更怒。”
馬超仰頭看一眼陰沉沉缺少光線的夜空:“夏侯高義而豁達,能體諒孟達、徐祚、申儀之眾,也應能理解我之難處。”
軍吏不再言語,點選精騎,手持火把沿著澧水向后奔馳十里進入東西展開的木墻甬道,這處甬道外圍,星羅棋布引燃草苫,火焰照明,探照敵情。
進入甬道后,這伙騎士馳往北府營壘。
北府營門緊閉,值守吏士弓弩瞄著,當值軍正官高呼:“我軍申明禁令,各軍無故不得靠近!”
“我自甬道馳來,持趙公手令,欲見夏侯,還請通融。”
“軍旅勞頓,我家夏侯正休憩,下令不得叨擾!”
值守軍吏一抬手,弓手拉弓瞄著轅門外,照明篝火旁的暗紫罩袍的趙公衛隊騎士。
“今大戰在即,何故如此生分?”
來人高舉馬超臨行給的令符:“趙公手令在此,還請通融!”
“我只認得夏侯令,不認得趙公令!”
“速速退去,明日再來!”
見馬超的人越過警戒線,轅門守軍當即十幾支箭矢射在道路正中,以展示決心。
不得已,只能用長矛釘在地上,將馬超的錦囊帛書掛在矛桿上,這伙紫袍騎士才紛紛退去。
馬良檢查各營夜禁、守備工作后,強作鎮靜返回馬超所在的前營。
馬謖比較倒霉,擔任前參軍時前軍在休整,左軍在打仗,打出了宛口大捷;等馬謖轉為左參軍后,左軍退回宛城休整。
馬良晉升左護軍,馬謖避嫌,沒撈到軍功,攢下參前軍、左軍的資歷后又被諸葛亮帶回益州任職。
說資歷,馬謖資歷是真的好看。
馬良的也不差,建安十四年劉備以荊州牧征馬良為從事,十六年劉備入蜀,馬良為荊州治中,輔佐關羽守荊州。
攻下成都后,馬良被劉備征為左將軍府掾,巧合的避開了湘水之盟前夕的荊州事變,隨后就是侍中、南郡郡守,轉左護軍。
這兄弟兩個命運出奇的精準,每次戰爭發生前都能離開軍隊,避開戰爭。
而現在這種規模的戰爭……可以視為馬良真正意義上的初戰。
面臨的又是張遼,因此馬良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的大意,恨不得事事親力親為。
他回馬超前營時正好與受氣而來的紫袍騎士相遇,聽聞后面容鎮靜,揮手:“爾等先行,我稍后就至。”
紫袍騎士策馬進入營門,馬良面容怔怔,正欲邁步往前走,腿一軟撲倒在地,下意識用手去撐,右手掌扎在鹿角木刺上,頃刻間殷紅血液涌出。
“明公?”
“先生?”
親隨幕僚、衛士疾呼,馬良被攙起,一時間感受不到手掌疼痛:“不要慌亂,為我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