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清晨小雨,曹丕徹夜未眠。
張遼敗的太快,快到了洛陽方面還沒做好準備。
能怨張遼作戰不力?
不能怨,張遼已經盡力了,當眾射殺持杏黃旗而來的虞翻之子虞世方,又將漢軍俘虜擺在城頭上……還有后續設計田信企圖伏殺,種種出格行為已不容于漢軍。
張遼的忠誠不容置疑,張遼的能力不容置疑。
可還是敗了,所部前軍集群雖沒有全軍覆沒,但也名存實亡。
張遼敗的不冤,田信、馬超遭受夜襲后還能銜尾追擊發動反攻,關羽、張飛更是親自率軍走古鴉路,出魯陽關,一前一后完成了對張遼防線的瓦解。
別說張遼,就是曹操親自在葉縣指揮,也頂不住田信、關羽的猛攻、突擊。
而現在鄭渾、孫登及近萬吏士被困昆陽城,亟需救援不可拖延,否則因缺糧、無援而降,會造成惡劣的影響。
到底救不救鄭渾、孫登……這不需要討論。
救是要救的,關鍵是怎么救援。
身邊參贊軍機的董昭、蔣濟之間的分歧在于立刻組織救援,還是做好各方面準備,動員四周兵力吸引漢軍主力,迫使漢軍無法攻城。
特別是田信,要避免田信所部加入到攻城序列。
董昭認為昆陽城最少能堅守五到七天,這個時間內魏軍各部與吳軍可以做好相應的準備,從三個面壓迫漢軍,為昆陽守軍制造突圍機會。
可大軍調動,離開營壘向漢軍運動時,極有可能失控,提前爆發決戰。
曹丕猶豫不決,漫步時見侍中劉曄頂替董昭輪值上班,就問:“卿素來多謀善斷,可能教我解昆陽之圍?”
劉曄正翻閱夜中的會議記錄,微微俯首,說:“陛下,臣以為應先派遣驍騎,發箭書于昆陽,與城中吏士相約,使守昆陽十日。十日后若無援救護,許可昆陽守軍降敵,如此不問吏士之罪,亦不問罪家屬,此舉可激發吏士死守之心,眾志成城,敵軍亦不敢攻。”
“嗯,可行。”
曹丕抬手捏著小胡須微微翹起的角,又問:“之后呢?”
劉曄低頭看手中檔案:“之后則依天時而動,有機則乘,無機主守。”
“秋霖斷彼糧道歸途,我軍得鄢陵侯馳援,各部傾力猛攻,大勝則覆軍殺將,小勝也可振奮朝野吏民。”
“破敵于一役,使賊軍正視國家,數載不犯疆界。”
說著,他取出一疊關于吳軍舉動的推測、討論文檔,雙手遞給曹丕:“陛下,若秋霖斷敵軍糧道,應警惕吳軍。”
三巴圖流傳于三國,仿佛天命一樣,也像孫權的行動綱領。
如果天命在魏,在宛口有機會重創漢軍……那吳軍絕對會搗鬼,從背后拉一把魏軍,將可以重創漢軍的大勝,拖成小勝。
秋雨已起,就沒短期能停下的說法,這是自然常理,歷年如此。
肯定能阻止劉備所部增援,就是不好預測秋雨、山洪對漢軍糧道的影響。
宛口一帶,關羽、張飛、馬超、田信合起來也就十萬人,甲士不足四萬,騎不滿萬。
而曹休收容閻圃敗兵后,匯合裴潛所部,足有七萬大軍;吳軍前部潘濬有兵六萬;夏侯尚、蘇則有兵五萬;曹仁、趙儼合起來也有近三萬人,曹洪也有三萬余人。
就宛口周邊,魏吳聯軍有二十萬以上,甲兵六萬,騎士兩萬余。
曹彰、張郃兩支軍團肯定會參戰,這是四萬余精兵,這四萬余精兵里有騎士萬人,甲兵兩萬,余下也是中裝步兵。
就論裝甲力量,聯軍兩倍于漢軍;騎兵力量,聯軍三倍于漢軍。
聯軍有充足的輕裝步兵,這是后備甲兵。
首戰失利,可戰果也算能接受,總好過張遼臨陣反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