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各軍閉營不出,坐視漢軍通過郾縣防區。
“彼已成孤軍,后路為我所絕。”
“觀其車輛,攜帶糧秣約在五七日之間。”
“以其軍驍勇自負,存就食于我之心。若郡縣堅壁清野,不出十日,其軍自潰。”
征南大將軍幕府,護軍賈逵布置應對,決不能放任田信所部,不加限制的話,這將是一柄直插大魏腹心的尖刀。
“堅壁清野?”
夏侯霸略有不解,詢問:“我軍自秋糧后,就已堅壁清野……還要清野?”
“是,村落里社多并于鄉邑……以尋常邑落,恐難抵擋敵虜兵鋒。”
賈逵神色肅重:“破我一處邑落,可補三日之糧,田信絕不會行婦人之仁。”
肅重之中也有憂慮,堅壁清野政策,已經壞了鄉邑以下村落里社的百姓穩定生活,若再深入執行堅壁清野,轉移人口、物資,會造成更大的破壞。
漢軍這些年以來就沒什么可以攻訐的黑點,不能用漢軍喜歡屠戮、劫掠來恐嚇基層百姓。
現在百姓已經是被強迫堅壁清野,是畏懼魏軍兵戈。
如果再深入堅壁清野,將三分之二易于攻破的鄉邑聚落強遷到易于防守的關塞、城池、塢堡里駐守……這會得罪三分之二的小土豪。
再小的土豪,那也是寒門士族,家族血緣可以上溯到春秋戰國卿族大夫的,也是有影響力的,對家族、國家有更深入的見解。
這撥人跟尋常百姓不一樣,損害這些人的根本利益,這些人振臂一呼,那就處處彌漫漢軍戰旗了。
另外三分之一豪強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兼并的機會,避難人口送到自家影響范圍內,有的是辦法瓦解、拉攏受難百姓。
這撥人得以壯大,最終影響、削弱的還是大魏對鄉里的控制力。
可必須割肉喂養這些人,不然人家何必死守據點,跟漢軍硬磕?
深入執行堅壁清野,就是損人不利己,會促成地方鄉野豪強的壯大、產生。
可現在有的選?有更好的選擇?
之前張遼及宛口防線在的時候,有更好的選擇,那時候各部軍隊還未進入臨戰狀態,可以組織軍隊執行人口遷移……一概遷移到河北,一了百了,不至于現在這么被動。
可這種還沒打仗就一副要輸要保本的事情,大家雖然覺得有道理,可這么做太過于丟人,也會把汝穎士族、譙沛武人得罪死。
也會把河北人得罪死,河北士族喜歡的是遷移到河北的百姓,絕不會喜歡遷過去的中原士族、曹魏貴戚,這會引發河北動蕩。
河北士族眼中,中原士族交戰前就搬家……無異于喪家之犬,一條喪家之犬,又有什么威望可言?
家大業大掣肘顧慮就大,戰前舍不得自傷手掌,現在已經來不及了,現在會被漢軍打斷兩條胳膊。
賈逵的提議,夏侯尚等執掌兵權的一眾譙沛貴戚,武人將校多沉默不語。
遷移兩淮百姓時他們保持了沉默,赤壁之戰后遷移荊州士民時他們保持了沉默,漢中之戰時遷移漢中百姓他們也保持了沉默。
此刻戰火燒到豫州、兗州,即將燒到譙沛,他們只能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