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不解,靜靜等待下話。
就見楊俊輕咳兩聲說:“陛下,臣河內人也,領東郡之守。逢邵陵軍敗,退軍之際兗州群獠欲害陛下嫁禍漢軍,是臣出面斡旋,以詭言相欺,才保全陛下家室百余口人于亂軍中。”
劉協靜靜看著楊俊,楊俊面不改色:“軍中紛紛擾擾,外人多不知實情。臣愿請陛下詔書,護送諸位殿下往投荊州。”
當劉協目光落在顏斐身上時,顏斐踏前一步拱手:“不敢有瞞陛下,當時軍中確有謀害陛下栽贓漢軍之議,皆賴楊公斡旋,才使陛下家室得以保全。”
劉協又看看拱手請令的楊俊,問:“卿既有備,何不攜朕歸荊州?”
“陛下,此去奔波兩千里,必受賊軍劫殺。陛下在濮陽,安穩如泰山,無人敢犯。若是與臣出奔,則有不測之險。”
楊俊口吻沉靜:“臣大仇得報,今奔荊州,為乞活而已。”
顏斐也跟著開口:“臣亦乞活,別無所圖。”
劉協頗為無語,他當時也稀里糊涂被劫走,不清楚這幫人發什么瘋。
不過這也是一個機會,正式給劉備方面詔書,贊揚楊俊、顏斐的回護之功,開脫他們的罪行,由他們護送幾個孩子去荊州,帶著自己對劉備的正式承認詔書,可謂各取所需。
自己詔書增加劉備正統性,換來自己子孫的富貴……劉備連三恪家族都這么大方,沒道理對自己的子孫小氣。
順帶洗掉楊俊、顏斐的罪責,只是順帶而已。
由這兩位忠義之臣護送自己子孫去荊州,他們自然會拿到他們想要的。
這兩個人攪動這么大動靜,就這么輕飄飄拍手離開?
劉協問:“二卿走歸荊州,置中原之眾于何地?”
“陛下,燕王殿下自能護衛陛下退守青徐,以青徐百萬人口,足以抗衡魏吳聯軍。”
楊俊冷靜分析:“魏吳虎狼之國,渾無信義,彼此猜疑,焉能傾力合攻青徐?且四州士民屬意燕王殿下,勝兵十萬。”
惹出這么大一個笑話、爛攤子,楊俊、顏斐一個帶頭人,一個執行者,就這么想置身事外……
劉協越發感覺老了,已經跟不上時代、人心的發展速度。
有些摸不著楊俊的底氣,到底是誰給了楊俊信心,讓楊俊敢去面對漢軍?
誠然,自己的詔書能洗脫楊俊、顏斐的罪責,有辟謠的效果,能恢復他們的清白。
可漢軍方面會保留信任,楊俊、顏斐也勉強能保住命,想要謀求更大的發展……幾乎不可能。
這兩個人一個五十歲,一個四十歲,正是仕途黃金年齡,這么放棄掙扎,奔波兩千里去漢軍那里碰個運氣,未免有些冒險。
劉協暫時想不明白,也別無選擇,只能依照楊俊的意思,親自起草發給劉備的詔書、私信,就連貼身攜帶的私印都交給了楊俊。
這是一封措辭內疚,又慶幸劉備能橫空出世三興炎漢的詔書。
劉協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兩個較大的女兒嫁給了曹丕,最小的女兒劉曼是曹丕的外甥女。
五個兒子不可能跟著楊俊一起去荊州,為了保本,劉協只選了三個兒子去賭運氣。
就在劉封下定決心準備順應人心接受這一切時,楊俊、顏斐帶著劉協三個兒子連夜出奔。
作為東郡郡守,楊俊沿途都有安排。
畢竟是投奔如日中天的漢軍,親騎凝聚力極高,沒有發生部隊半路潰散,斬下楊俊首級而去的常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