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南陽治安穩定,土地規劃有主,豪強唯一擴張途徑是經濟。豪強經濟擴張另一個拳頭是高利貸,暫時不好解決。
遷來的百姓要繳納戶調,沒有布帛怎么辦?只能在經濟上依賴豪強。
不僅遷來的百姓需要織機,原本依附豪強的部曲、徒屬也需要織機。
只要戶調稅制不變,你今天把豪強部曲解放,放歸自由;明天也會因為征稅壓力,逼著百姓不得不在經濟上依附豪強,不斷積欠,利滾利,最后以身抵債,子子孫孫又成為豪強部曲、世代家奴。
不止是戶調稅制,只要存在類似的人頭稅,豪強就能從經濟方面逐步擴張,將一個個貧民吞噬,化成自身的一部分。
現在圍繞織機的爭斗才剛剛開始,校事郎們不僅要保證糧票能公正落實到每一戶府兵家庭,還要杜絕可能流通的偽造糧票,更要保證麥城織機能有序補充到一個個府兵部坊、營坊。
府兵家庭積攢財富的速度會遠遠領先普通百姓,在五銖錢沒有徹底流通、占據主要貨幣地位前,誰掌握織機,誰就能有限量的鑄幣。
不需要府兵家庭多么富裕,能比周圍的普通百姓優渥、富足,就能讓絕大多數的府兵保持作戰積極性。
經濟地位比什么宣傳都重要,貧民、普通百姓只要看到府兵家庭的優渥、富足生活,自會積極向府兵靠攏,尋求加入的機會。
面對凱旋歸來的漢軍,以及外部涌來的幾十萬百姓……南陽豪強態度謹慎。
現在他們露出任何一點紕漏,都會被田信抓起連根拔起。
一場針對南陽豪強的戰爭機器已經從麥城織機北運的時候開始運轉。
楊先身為這個機器中的一員,維護著宣池津,讓這個逐漸取代襄陽的貿易運輸節點平穩運轉。
宣池本是魏軍鄧塞水師駐屯地,這里能停泊足夠多的運船,能躲避漢水、淯水洪峰。
鄧城修筑以后,宣池設立津關,比襄陽方面更有活力。
兩城隔著漢水相望,今后鄧城吞并襄陽,就是襄陽吞并鄧城。
而在此刻,南陽豪強面臨的選擇不多,只能積極尋求破局之策。
楊先不知道,宗預、雷緒、孟達就隨這一趟船幫返回,沒有來宣池,而是乘船沿著漢水北上,自丹江口拐入丹陽邑,來尋田信討論最后的解決辦法。
南陽豪強戰場上表現拙劣,可能是運氣不好,接連的運氣不好,已經失去討價還價的底氣。
如何處理南陽豪強,也是一件劉備十分關心的事情。
其中尺度、分寸十分重要,要立一個良好的開端,這樣各地處理境內豪強時也能有個參考目標。
如果處理不好,各郡豪強人人自危,可能會加劇南中之亂。
豪強是什么性格,官吏自然很清楚,你強他就軟,你軟他就橫。
但境內還有一批南中豪強,這撥人橫行無忌。
看在南中豪強的面子上,處理南陽豪強可以平滑一點,讓南陽豪強情緒穩定接受這一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