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劉備這邊,各類楷模人物不斷涌現,相互砥礪,更顯清厲。
除了馬超、張飛有性格缺陷難做世人楷模外,余下許多人都可以視為學習榜樣。
而馬超、張飛的缺點,放到魏軍、吳軍之中,反而算不得缺點;也就是在漢軍中,相互對比,才讓這兩個人的缺點無限放大。
如果漢朝廷恢復御史臺,張溫不做御史中丞,那就沒人能坐穩。
張溫擔任御史中丞,實系眾望所歸;他不當,任何人只要還要臉,就不會去做。
短暫交流后,秦朗就走了。
跟典滿已經沒了共同話題,典滿可以用田信節制女色來攻訐曹操當年的宛城之敗,進而引申到父親典韋。
因為女色,曹操將不該敗的仗打成了敗仗;也因為女色,不該死的典韋因此而死。
典韋盡忠而死,典滿也有其他選擇,沒必要父死子繼子子孫孫為曹家盡忠;典滿還可以選擇盡孝,不原諒曹操當年犯下的錯誤,拒絕為曹丕效力。
典滿有改投陣營的正當理由,且孤家寡人無所牽掛,說來就來……可秦朗呢?
母親杜氏是夾在曹操、呂布、關羽之間的話題人物,妹妹是曹操的女兒,親生父親秦宜祿又被張飛殺死。
誰都可以背魏,秦朗不能背;誰都可以投漢,秦朗不能投。
大廈將傾,母親、妻兒都在魏國,秦朗漸漸能清晰感受到曹彰破家時的絕望,也能感受到曹植在青徐的苦苦掙扎,就連曹丕的癲狂行為也多了些理解。
現在帶著夏侯尚病死的消息回去,不知又會如何刺激曹丕。
鹿門山,本該死去的夏侯尚曬著太陽,端著粟米稀粥飲用,思索自己的前路。
荊州不能待,消息走漏,就很難給曹丕制造驚喜。
何況,死訊傳到雒陽,曹氏宗族也是要臉的,會給譙沛鄉黨一個交待。
到那時,自己又該怎么面對隨行而來的子女?
是該去益州,留在劉備左右做個近臣,等待機會;還是去湘州,在田信身邊等待機會。
夏侯尚沉吟之際,徐庶來訪。
中原動亂,太多鹿門山、劉表官學出身的士人或被漢軍俘虜,或被吏民裹挾,或出于本心帶著鄉黨往荊州遷移。
徐庶只是其中的一員,許多人無顏留在朝廷效力,遂來到鹿門山隱居、講學,或求學。
今年長江中游都如此干旱……那屢經戰爭摧殘的中原,雖未赤地千里,但也相差不遠。
徐庶是來勸夏侯尚的,夏侯尚近千部曲安置在鹿門山附近屯種,就是隱患,已嚴重影響鹿門山的寧靜氣氛。
偏偏夏侯玄又要在鹿門山守孝,所以這近千部曲有理由追隨。
需要夏侯尚另找一個理由,帶著這批久經廝殺的歷戰勇士去別處。
夏侯尚略憂慮:“元直先生,天下之大,實無我歸處。”
“也不叫伯仁為難,漢津之南有一山,名曰飛虎山。早年馬季常隱居讀書于此,后陳公掠殺南郡虎群,飛虎山無虎,遠近百姓稱之為馬良山,伯仁可遷往此山休養,以觀天時變動。”
徐庶勸道:“此山在江都尹治下,我等愿休書一封呈送李正方,為伯仁說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