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不如北府兵制,府兵集中安置,劃分區域屯墾,自食其力;且左右鄰里都是軍中袍澤,沒有什么攀比,要窮一起窮,有飯一起吃。
可江都的士戶明明為大漢流血又流汗,生活的反而不如城中小商人,甚至還不如城外遷移的民屯愜意。
現在已經不需要江都城墻帶來的保護,士戶們迫切想要改變現在的被動命運,還要改變子孫的命運。
而江都成為新漢帝國京都之一后,太多的人在江都城外謀劃土地建立莊園,聚族而居,他們各式各樣的手工產品會進一步壓縮江都士戶的生存環境。
這些豪強莊園跟麥城不同,麥城特產固定,也沒有多余人力去生產其他東西,能與江都士戶和諧共處。
豪強莊園則不同,什么能有利潤就生產什么;江都士戶的手工業集體與日益增多的豪強莊園是對立的。
在城外荒地開墾的黃金時間里,士戶們被限制在城中,為大軍加工、制作后勤輜重;在官吏、公卿紛紛購置城外廉價土地時,士戶依舊被限制人身自由,沒有途徑擴大產業、生產資料。
士戶是很敏感的群體,示好他們,就是實打實的邀結軍心。
與江都士戶比起來,襄陽士戶在呂常自殺,守軍投降漢軍時,士戶就轉隸歸屬于漢軍管理。
襄陽士戶里出了個李衡,麥城一戰時受傷,留在傷兵營,被田信賞識,踏上了正經仕途。除此之外,其他士戶除了上戰場砍人、晉升外,再無出頭的機會。
而北府呢,還在積極推廣教育,每年考核兩次,最少有六百人能晉升為北府少尉軍階,進而踏上仕途,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育機會、上升機會。
一樣是當兵賣命,江都士戶不滿情緒由來已久。
一樣也是賣命,當初宜都夷兵營、夏侯蘭轉交給田信的夷兵營,這些夷兵都在田信手里得到了受教育的機會。
可江都士戶呢?
因為種種原因,他們成了不可說的存在,被忽視了一切訴求,成了漢軍高速發展的基石。
如今之戰敗,只是個引子。
關羽也為這個問題苦惱了許久,不是不知道,不是不想管,而是不能管。
田信能借著女兒的名義,獲得鄧國土地進行屯墾,安置部屬;原因是需要安置的人多系關隴籍貫,今后肯定會追隨田信轉封、遷移。
而江都的士戶籍貫就在這里,如果將他們編為府兵,正式隸屬關家……那么今后關家轉封,這些士戶改編的府兵是否遷移?
不遷移,那府兵待遇是否保留?
府兵是耕戰體制,留在邊郡、戰爭頻繁的區域才能健康長存;留在江都,只會腐化、墮落。
繁華、富裕可以讓府兵,也能讓士戶墮落、懈怠;可貧窮不會。
保持江都士戶的貧困生活,也是維持戰斗力的一個關鍵因素。
讓家人免于饑餓,是激勵、督促士兵奮戰的力量源泉之一。
本以為可以平穩過渡,可沒想到一場大敗,將這個問題引爆。
戰敗的軍事追責問題、士戶的不滿情緒,這是兩起并發的頭疼事兒,這兩起事件勉強可以延后處理。
此外還有北府失控,陸議主動聯結賀齊這一樁嚴肅的事件;以及張溫拒絕、推辭朝廷征拜衛尉卿一事。
田信不在,女兒又躲著不見人,直接由朝廷與北府溝通問題……幾乎無法溝通。
不管是物資調動、軍事換防,又或者人事問題,大將軍府代表朝廷發過去的命令,都不見回饋。
老部下戰死了太多,關平又重傷未死,太多的事情壓在身上,急需要田信來調解、分擔。
可田信沒來,還把夏侯蘭派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