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言,諸葛亮也不語,細細研讀內容,彼此自有默契在。
這種默契彼此交錯,一起維持著大漢基業。
見了這封內容很多的書信,諸葛亮也不由沉眉,思索其中可行性,和危險。
劉備不著急,靜靜等候諸葛亮的答復。
關羽前腳流放了犯事的十七名少年,后腳就把孫大虎流放……這種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孫大虎就是一根扎在大漢帝國官吏、士民眼睛里的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賜死,讓孫大虎以思念家鄉的方式病故,體面離世,也保全漢室威儀。
可劉禪夾在中間,肯定不能用粗暴、冷酷的手段懲治;何況孫權做下的事情,遷怒孫大虎算什么事?
至于孫大虎三四月的身孕,跟孫大虎本人的命比起來……這種事情也沒有可比性,已經發生,能把孫大虎遣送江東,勉強也算收干凈尾巴,沒給孫權鉆營的漏洞。
一個有孕,未成形的胎兒流產,在這個年代里實屬正常。
至于孫兒,有一個羅侯劉封劉公苗的遺子,也能算是帝室之胄,自己的孫兒;另一個燕王劉封劉公胤也沒閑著,很快也要把兩個兒子送到江都,也可能送到自己膝前。
實際不缺孫兒,缺的是貼心的陪伴者。
劉備靜靜等候,諸葛亮卻陷入兩難……流放孫大虎后,誰來當大漢的太子妃,誰來今后母儀天下?
從勛貴里找,也就兩家勉強有合適的女子,一個是張飛的次女,一個是田信的妹妹。
劉禪十五歲,田嫣虛九歲,張氏六歲。
顯然,太子是有生育能力的,再等五年,成就這樁婚事也分屬恰好。
可田信愿不愿意?
田信做事又不藏著掖著,家里養著一幫軍吏子弟也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其中多少有些找妹婿的心思。
田信家里的事情只有田信能做主,找其祖父、伯父不頂事……田氏家族太過機敏,得到麥城做屯田地時,一部《麥城戶律》就將田氏家族拆分,如今是同族不同宗,即便誅族,也就勉強能誅到田信伯父身上。
再擴大范圍的話,會引發朝野惶恐的。
察覺劉備期望目光,諸葛亮客觀分析,搖頭:“陛下,臣聽聞虞世方七弟、九弟曾養于孝先府內。虞仲翔陣歿后,孝先為虞七郎、九郎賜字,長為虞世基,幼為虞世南,皆受孝先喜愛。”
虞忠中箭受傷以后,虞翻給兒子算了一卦,認為忠字不降,是個容易招惹箭矢的字,又不便隨意改名,虞忠于是以字行于世,北府公文里改稱虞世方。
虞翻其他的兒子,雖未冠禮,但虞翻已經起名,取了表字;田信插一手,無疑擔保了虞七郎、虞九郎的今后前程。
“還有此事?”
劉備看一眼遠處閑聊的幾個年輕人,以關興、法邈、諸葛喬的年齡來說,目前專心學業,等個四五年,娶田信小妹正好;還有張飛嫡子張紹,年紀最幼,與田嫣最為搭配。
不止是上了年紀的大媽大嬸喜歡給后輩配對,中老年男士也有這類愛好。
何況,媒人這種事情,最開始都是德高望重的長者來說合、兼職。
迎著劉備目光,諸葛亮很確信自己的看法:“確有其事。”
沒法用分析常人的方式去推斷田信的心思,田信太多的行為無法解釋。
劉備長吁一口氣,眼睛左右晃動略顯無神:“此事且交由云長運作,南中之事,丞相不可懈怠。”
“是,臣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