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國,冠軍邑。
第一批受田信征召的工匠、府兵隊伍攜帶家事已向鄧城集結,隨后將乘船向嶺南遷移,包括孟達手里配屬的工匠團隊。
猶豫再三,孟達一把火燒毀倉儲。
火焰騰空,煙灰飄落。
孟達仰天長嘆不已,很是失落。
沒了丹陽鐵坊的傾力支持,也沒了四周不要本錢的木料供應,即便把研究出來的木軌、車廂技術上交大漢,又能有多大作為?
懷著某種積壓已久的怨氣,孟達將一年來的積累付之一炬。
待夏侯俊奉令前來傳詔時,看到的只是一片白地,種種大家期望的新式戰車、車輛都沒一點蹤跡。
孟達走丹水回江都,途徑丹陽邑。
丹陽邑以一種意料之中的速度在衰敗,往來運輸的船只少了,碼頭與匠坊之間土路上也長出了許多頑強雜草,丹陽邑軍糧制造、軍服制作產業也陸續轉移到鄧城,這里人口益發稀薄。
船只暫做停泊,夏侯俊陪孟達在碼頭散步:“朝廷對孟公寄以厚望,今卻失火燒倉,恐孟公難以交代。”
“朝廷即對我寄以厚望……怎不見朝廷所撥工匠、錢糧?”
孟達雙手負在背后,姿態從容:“自我研制戰車以來,所用木料、銅鐵、工匠皆出自鄧國。我太仆寺名下連一座牧場、林苑都無,何處自籌錢糧?此巧婦難做無米炊也,朝廷若有詰問,我自以此相答。”
夏侯俊遂不語,只是陪著孟達散步。
雖不知道孟達到底研究出來什么,可也有相關傳聞,似乎是一種能高效率運輸軍糧的戰車。
有巧奪天工之妙,比鄧國生產的獨輪車更為靈巧。
具體怎么樣,也只有寥寥少數人知曉。
可現在北府分批次南遷,也就木坊、鐵坊還有許多訂單需要交付,不然已經加入遷移序列。
越早遷移到南海,就能越早恢復生產規模。
船過鄧城時,揚武將軍孟興前來送別。
父子兩人在碼頭涼亭里用餐,孟興不解:“父親何故燒毀所存器械?公上即留器械,就無藏匿、自珍之意。”
“我非是為陳公考慮,而是慮北伐。”
孟達冷靜分析:“本以為北伐關隴建功,會由陳公接任關中都督,總理軍政。那樣,為父這太仆卿正合適。可看朝廷舉止,陳公遷往嶺南避嫌,恐今后我這太仆卿也會由丞相、宋公親近之人接替。”
“既如此,又何必上供軌車建造法?”
孟達說著用手捏著小茶盅飲茶,可能是生氣,手捏住小茶盅時略有哆嗦。
己方預定的關中都督沒了,那關隴的牧場也就談不上全面控制。
與田信一起造福鄉梓的夢想就此破碎,田信對未來的規劃因吳國請降而改變,那自己的也不得不跟著變。
把軌車建造法藏在腦子里,就有跟朝廷談判的底氣。
如果軌車樣品落到朝廷手里,那還要自己這個不聽話的太仆卿做什么,換一個更順手的豈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