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信前腳用典滿做太子衛率長,后腳關姬就把孟姬任命為公主家令。
孟姬的命運堪稱傳奇,她手里捧著一疊拜帖途徑時突然止步,走向蔡昭姬,先對廖立欠身施禮,廖立微微拱手算是回禮。
就聽孟姬對蔡昭姬說:“蔡大家,將軍夏侯仲權已至江都,遣七弟義權登門投帖。”
夏侯淵七個兒子,除了病死的老三夏侯稱叔權、一起戰死在定軍山的老五夏侯榮幼權外,余下五個兒子在老二夏侯霸率軍出奔后,就紛紛逃往關東州郡。
目前只有夏侯惇一系還留在曹丕左右,不是夏侯霸兄弟五個不想分散投資……實在是不敢留在曹丕左右。
蔡昭姬疑惑之際,孟姬笑說:“泰山羊衜夫婦受夏侯仲權護衛,將一同來拜訪公上。”
“真的么?”
蔡昭姬難以置信,站起來詢問:“阿姊要來了?”
她咬著下唇,仿佛年輕了二十歲,臉上榮光煥發,她最后的親人蔡琬蔡貞姬竟然也來了荊州,還能相聚于麥城。
“是,帖中如此敘說。”
孟姬也理解她的心情:“夏侯義權正在前廳歇息,蔡大家不妨前去詢問具體。”
孟姬說罷施禮告退,去往后苑遞送拜帖,拿到回帖,交給夏侯和就算完事,然后等夏侯霸按期登門,準備宴飲即可。
橘林館經過這兩年的擴建,又增加了一座綜合辦公的前院。
漳水西岸這片土地已到了利用極限,再發展要么差遣麥城居民區,要么向漳水東岸發展。
田信、關姬也不愿繼續擴建,建筑范圍大了,橘林館的幽靜、閑逸氣氛就沒了。本就是夏日避暑、療養之地,沒必要增修建筑。
孟姬拿著拜帖送來時,田信正研究劉備遣法邈送來的周章,組織措辭進行回答。
因為奏折的原因,劉備這里不缺紙,所以下發的周章是以折子的形式。
田信這里在其他紙張上書寫回答,夾貼在折子里由法邈帶回去,就算是一個問答循環。
三恪封國已經布置完畢,的確也到了分封宗室親藩的時候。
劉備的意見是以羅侯劉林為長沙王;燕王三個兒子,分別封為薊王、遼東王、朝鮮王;劉永改為齊王,劉理作為代王。
隱隱有一種在北方建立一圈邊塞王的趨勢,這樣的親藩王國,始終能握著一支兩三千規模的野戰部隊。
這跟當初劉備帶著中軍、后軍回益州,約定的軍權劃分底線有些不同。
按著當初的約定,各家掌兵不能超過三支;明面上有六軍四兵十支常備,自己規劃里還有伏波、橫海兩支水軍。
和平時期,這十二支常備,每支規模也就七個營或五個營,兵力在三五千之間。
如果建立一圈邊塞王,現在看不出什么,今后藩王增多,如有十個邊塞王,那就是十支野戰軍隊;算上可以動員的郡國兵。
三恪家族會隨著時間發展,兩代人以后,掌控力、影響力會自然衰退。
主動退出中樞,返回封地似乎只是個時間問題。
稍作思索,田信抹去心中太多的意見,對于長遠未來,各人都有各自的規劃,這沒什么好爭論的,就由子孫去斗,只寫下兩個字:“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