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谷而山死。故尚書仆射杜畿,于孟津試船,遂至覆沒,忠之至也。朕甚愍焉,追贈太仆,謚曰戴侯。”
六月,魏國尚書仆射杜畿因風大船沉沒黃河而溺死,曹丕下詔追贈。
“三世為將,道家所忌。窮兵黷武,古有成戒。況連年水旱,士民損耗,進不滅賊,退不和民。夫屋漏在上,知之在下。然迷而知反,失道不遠;過而能改,謂之不過。今將休息,棲備高山,沉權九淵,割除擯棄,投之畫外。車駕當以今月下旬到鄴。河北眾軍,亦各還反。”
同時又有一系列的詔書發布,正式解除前線戰備,曹丕率大魏朝廷遷往鄴都,開始收縮兵力。
抵達鄴都后,曹丕又繼續下詔:“今事多而民少,上下相弊以文法,百姓無所措其手足。昔太山之哭者,以為苛政甚于猛虎。吾備儒者之風,服圣人之遺教,豈可以目玩其辭,行違其誡者哉!廣議輕刑,以惠百姓。”
追贈杜畿、遷移鄴都收縮兵力后,曹丕又下達了減緩刑罰的詔令。
這道詔令主要是為了赦免、減輕逃亡軍士、徭役的罪行,使這些人主動回歸原籍,恢復生產。
至于為什么遷都回鄴都……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洛陽是都城,鄴城也是都城,輪流入住。
回到鄴都,曹丕才松一口氣,此前整個大魏構筑的防線,唯一兇險的致命要害就在洛陽。
在漢軍強大攻堅能力面前,洛陽防御體系也就那么回事,不能盲目信賴。
現在撤歸鄴都,可以避免皇帝、朝廷百官被漢軍俘虜的尷尬情況事情發生。
劉曄、董昭這些門下省的近侍、謀臣也都松一口氣;之前最擔心北府兵孤注一擲,獨自向洛陽進兵,那樣的話,大魏朝廷就尷尬了。
堅守的話,很可能被北府兵一網打盡;主動退兵,那大魏的士氣就會瓦解。
終于撐到劉備病死,魏國朝野信心漸漸恢復,曹丕、大魏朝廷終于可以體面離開洛都,前往鄴都,巡視河北。
現在把洛陽丟出去,漢軍也不見得想要。
要了,那皇帝、朝廷要不要遷移到雒陽?
遷移到雒陽后,人吃馬嚼那么多耗費,從哪里運輸、補充生活物資消耗?
雒陽周邊早已經被打爛了,魏軍主動放棄,漢軍得到時,絕不會有人口方面的收益。
雒陽將成為漢軍的包袱……所以目前,漢軍會無視守軍薄弱的雒陽地區,繼續維持休養,等待一個新的決戰機會。
“魏人倒是會選時機。”
七月初四日,南陽鄧邑,北府長史陸議與信任征北將軍田紀巡視府兵各坊的武庫,己方斥候終于探得曹丕遷都的消息。
陸議感慨莫名,此前雒陽始終在北府的威懾范圍內,可迫于形勢、政治考慮,曹丕不敢輕舉妄動,既不敢輕易撤離雒陽,也不敢在其他方面搞大動作。
現在曹丕遷回鄴都,許多方面再無顧忌,會采用一些激進計謀。
田紀左手按劍,右臂負在背后,站在原地垂目沉思:“伯言先生,魏人欲施離間計?”
“也不盡然。”
陸議微微欠身展臂,兩人一同漫步在一塵不染的武庫內,一套套擦拭魚油保養的北府鎧甲縱橫有序,儼然如兵陣。
陸議右手抬起輕輕撫須,拇指掛在短而硬的髭須上:“今歲又旱,魏人邊塞多事,今遷都河北,有統合河北士民,威懾鮮卑之意。至于離間、反間,兩國各有計較,不便發動。”
高層在相互策反,為下一場決戰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