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連李嚴這個等級的重臣都無法讓他們拼命保護,那誰還敢相信他們的忠誠?誰又敢相信他們子弟的忠誠?
陳祗懷疑是李嚴通風報信,肯定有人泄密讓李嚴知道了一切計劃,這個才將計就計跑到麥城來送信,提醒關姬。
所以,李嚴是叛臣,之所以沒跟著關姬走,是為了回到江都,繼續監視朝中百官。
有了懷疑對象,今天發生的種種與計劃不符的事情,就有了合理解釋。
肯定是李嚴泄密,所以關姬提前走山路前往臨沮。
這個該死的叛臣,毀了自己的一切!
陳祗盯著李嚴越看越覺得面目可憎;李嚴也盯著陳祗,很有一劍砍死這個人,然后也往臨沮跑。
很顯然,眥目的陳祗終究有些色厲膽薄,始終不敢主動拔劍。
他是宣詔的天使不假,可李嚴又不是他的宣詔對象,更不是他這個級別官員應該拔劍、敵對的。
他敢拔劍,這里又是江都尹轄區,真被李嚴砍死,指不定朝廷怎么判定此案;如果他把李嚴砍死,那就真的萬死難辭。
陳祗瞥見隨行而來的虎賁、虎賁紛紛垂頭不做目光回應,似乎就沒有參與此事的想法。
至于其他北宮、南宮衛士……誰敢調衛士給他,趙云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至于江都周圍的駐軍,誰敢調兵出營,然后跨越防區來麥城公干?
只能在日常營務、軍務的范圍內提供方便,任何一縷出格的調兵跡象,都會遭來大將軍府的正值。
偌大的江都,陳祗竟然無兵可調……這才是正常的,否則也不會用這種見不得光,欺負對方反應慢、不夠果斷的詐術。
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場以人情網絡推動、組成的龐大詐術,關姬不上當,還反應激烈。雖未直接動手,但也會逼死一些人,這些人不死,要死更多的人。
除非北府兵北伐時全軍覆沒,威名赫赫的北府精銳大軍被南山山洪沖毀、田信僅以身免,這才是完美的結果。
可這種概率,究竟有多大?
這種渺茫的概率面前,陳祗惶恐之余很是無助,自己不想死。
現在回江都,肯定會被推出來做替死鬼。
不回江都,難道砍了李嚴,帶著李嚴的頭顱投奔魏國?
雖然瘋狂,可終究有一點可能性在……可砍的過李嚴?
陳祗心中衡量得失……可自己真的不想死,起碼不想死的這么窩囊、沒意義。
大丈夫死則死矣,當死大事爾!
陳祗突然面有厲色,引得李嚴緊張,拇指稍稍用力就能彈出劍。
李嚴就聽陳祗說:“正方公受奸人蒙蔽自不知曉內情……陳某欲見長公主,即為宣達詔書,更為乘機向長公主進言,欲請……長公主殿下撥亂反正,護持帝室社稷!”
陳祗身后一人突然大喝:“住口!爾欲滅族耶!”
陳祗突然轉身背對李嚴,自己拔劍出鞘指著對方,見虎賁這支主要武裝無所適從之際,更是大喝:“正方公!奸賊欲行呂不韋篡國之舉!受制于人,仆平日謹慎寡言。如今,奸人重重設計,仆已無退路,進亦死,退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李嚴也按動繃簧,劍柄彈出尺余,被他抓住乘勢拔出,指著虎賁簇擁的幾個人:“還真是大案、要案……左右虎賁,擒拿諸人,與本官于大將軍當面訴說曲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