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朝廷上下,誰不知道皇后懷孕的速度有些快?
是個人都覺得有點問題,可以用皇后失德來解釋;至于更深層次的答案,許多人下意識就忽略了,也不敢去想。
畢竟沒有皇后的起居注,又沒有專業的御醫體系,很多事情除了原來的太子近臣會格外關注外,其他人實在是犯不著。
藍田關的大勝,還有‘青龍見于藍田’的傳說,已經讓天子近臣們失去了一切退路。
于是倉促間有了個‘騰籠換鳥’的大致計劃,既能解決皇后可能引發的風暴,也能穩住北府,給朝廷爭取過渡的處理時間。
正統的力量會隨著天下統一、穩定而漸漸高漲;各地士人的成長、滋生,以及數量有限的官位,會使得士人向正統的皇帝靠攏,以獲取進身之階。
而戰事停息,軍功武勛會漸漸淡化,將領的影響力會衰退;獲得安全感的士民,也不會繼續狂熱的追隨常勝將軍。
而軍隊的結構注定這是一個向外輸出人才、強奪官位的組織;意味著跟各地豪強、士族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除非田信強制士人服役,給今后出仕的士人打上一塊兒來自軍隊的標簽。
如果軍隊無法向外輸出人才,那么將成為一潭死水,失去活力,戰斗力快速腐朽、衰退。
如果軍隊向外輸出的人才得不到體面的職務安排,那軍中活力也會下降,導致戰斗力下降。
因此,北府一系目前看似如日中天;等穩定生活幾年,各處位置飽滿,那北府的影響力會下降、戰斗力下降,還會跟各地士人關系日益惡劣。
唯有穩住北府,才有漸漸過度的機會。
唯一能穩住北府的,就是田嫣了。
多么美好的計劃,只要成功,就如牛鼻子上的木環,將束縛田信,給朝廷、天子爭取到寶貴的時間。
哪怕最后失敗了,田信總不可能對自己親外甥下手吧?
隨著陳祗緩緩講述,一個無比真切,所有參與者都有迫切目的的計劃就這么揭開。
關羽已經聽過一次,此時依舊情緒激蕩,呼吸漸漸沉重;一旁的趙云面上不動聲色,只是縮在袖里的右手不時舒展、又握拳,咯吱作響。
目光盯著陳祗,隱隱有一拳打碎陳祗腦袋的沖動。
陳祗最后重申:“下官乃是陛下近臣,無故不得交結重臣,十分無奈,又恐打草驚蛇。見諸人設計,這才毛遂自薦,得以出宮。本想述高長公主當面……不曾想殿下識破諸人奸計。下官別無二法,只好請托正方公。”
見陳祗屢屢提及自己,李嚴只是垂眉不語。在陳祗構思故事的時候,李嚴也在分析這起**最有可能的幾種結局。
首先皇帝不可能換,齊王很受先帝喜歡,先帝還是把齊王交付給張飛,這是要避免紛爭,把最好的保障給了齊王。
而代王年幼,又是馬超的預定的女婿,從平日博士教導學業的各方面傳聞來看,代王是一個性格相對遲緩、柔和、溫吞的人。
不管代王歲數漸長,成年后會有怎樣的性格變化;從現在來看,長期養在皇太后吳氏身邊的代王,顯然不適應如今的局面。
如果皇帝不換,那么事情就相對好處理了,無非就是把天子近臣換一茬,再換一個各方面都能接受的皇后,最后把孫氏十二侯留一個就行了。
這樣的話,各方面都能接受,日子還能勉強湊合著過。
只是新皇后的人選……李嚴腦海中浮現幾個適齡的公卿、兩千石大員家的女兒。
畢竟是皇后,這次出身一定要嚴格把控,只能從元勛、荊州等舊臣之家推選。其他降臣、半路入伙的……沒資格占這個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