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清水口,滿寵與秦朗登岸,一同檢閱被俘的漢軍,雖然這些人一年前、兩年前還是魏軍。
但此刻就是漢軍,是大魏的俘虜,是關中決戰以來魏軍最大的斬獲。
就目前來說,就是最大的一筆軍功。
這筆軍功對國家士氣的提升是無法估量的,甚至比司馬懿破滅中部鮮卑還要重大一點。
游牧諸胡算什么?
有吳質珠玉在前,朝野上下對破滅、招降諸胡的功勛已經有些麻木、疲勞。
現在急缺的是對漢軍的勝利,俘斬百人幾乎都是一筆必須要讓皇帝的知道的喜事,更何況如今不損分毫,平白俘斬漢軍八千余人……跳河逃亡溺斃者不可盡數?
縣侯,就在前方招手,白色、光明的未來正等著他們。
確認俘虜具體后,滿寵與秦朗在岸邊生火,烹煮河鮮……對于上游汲縣可能爆發的危機情況,兩人似乎都暫時遺忘了。
那可是漢軍主力,最少五六千規模,自己步騎、水師合兵一處雖有萬人之眾……可打仗難道人越多就越占便宜?
肯定不是,參戰兵力越多,需要協調的事情就越多。
而漢軍兵少而精銳,十成戰力能盡數發揮;而己方各種磨合、協調、配合不當,十成戰力也就能發揮出二三成。
這是七八年以來的所有決戰的心得,這是有事實根據的推論。
所以別看自己這里步騎、水師合軍萬人,實際戰力也就兩三千,漢軍戰力在五六千,相差足足兩倍。
漢軍又是以逸待勞,自己若不識好歹撲上去,到時候人馬困乏,估計戰斗力連保底的六百都沒了,這還怎么打仗?怎么為國分憂?
何況,皇帝的船隊即將抵達清水口,現在不跟著皇帝走,難道為鄴都方面去跟漢軍喋血拼命?
軍人么,要有骨氣,為國家征戎、拼殺是本職……可如果吃點敗仗,那鄴都方面會不會做一些文章?
作為將軍,打仗要考慮國內政局……不考慮這個的將軍,再能打也活不長遠。
就這樣,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秦朗與滿寵喝了一頓鮮美魚湯,所部騎軍渡河到南岸扎營,入夜時對曹林細細講述自己為難之處。
如果沒有這七百多人的俘虜,那的確應該去汲縣看看情況,做點場面工作。
自己終究是將軍,是國家選拔出來的肝膽、爪牙,一舉一動要注意公共影響。
可現在已經大破漢軍,俘斬七千余,漢軍溺亡者不計其數……這么大功勛在手里,那逃竄的小股漢軍就沒什么好注意的,交給地方鎮守軍解決即可。
司馬懿軍制改革那么大的力度,如果連這少少一點漢軍逃兵都打不掉,那軍制革新具體如何,朝野也就心知肚明了。
現在給了鎮兵表現的機會,可若鎮兵不中用,那朝廷裁撤舊軍編制時就得好好考慮一下。
皇帝要考慮這個問題,太子也要考慮這個問題,司馬懿、大魏公卿們也要考慮一下這個關系切身安危的大事。
事情是明擺著的,跟司馬懿關系好的是皇帝,不是自己,也非滿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