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長樂坡。
新雪覆蓋昆明渠兩岸的冬麥田野,遠近平闊皆是銀裝。
田信也披著一領呢絨暗青色軍大衣,正站在沙盤地圖前,手里捏著長桿。
長桿另一頭正懸停在幽云六鎮棋子上方,司馬懿究竟會怎么選?
司馬懿、河北魏軍、雒陽曹丕,這三個方面都有相關的情報送來,這些情報立場不同,側重點不同。
目前可以斷定、肯定的是,這個冬季幽云六鎮不可能閑置,必須動起來。
這是軍鎮、府兵制度所決定的,這本就是一個積極擁抱戰爭,伴隨戰爭砥礪才能健康發展的體制。
幽云六鎮,再不打仗,就會內卷。
要解決問題,還得靠法家、商鞅的那句老話:輸毒于外。
種種跡象表明,司馬懿這個冬季肯定要動刀。
這一刀,會砍在鄴都曹叡身上,還是遼東公孫氏?
這要看形勢,更要看司馬懿本人的心性。
到底是一個曹氏、曹丕的愚忠之臣,還是一個存有自己想法的人。
田信猶豫不定,手中桿子輕輕敲打象征司馬懿本人的木雕棋子,此刻若陸議在側,或者姜維、鄧艾在身邊,也能提供一些有力、鮮明的看法。
議事大廳中,十幾名中高級軍吏靜靜旁觀,現在天下最大的變數就在于司馬懿的幽云六鎮。
他們中有的認為司馬懿會經營退路,向遼東、朝鮮進軍;有的則單純認為司馬懿是曹丕委任的留守重臣,不會背叛曹丕,會按曹丕指示的那樣,會在明年出兵配合己方。
司馬懿不同的選擇,會引發今后天下格局的變動。
田信反復衡量,對左右說:“當初夕陽亭會獵,我曾說雒陽以東六千里有妖魔。司馬仲達乃曠達之士,非俗務所能羈縻。我以為,他志在超脫凡俗,爭一個超凡機會。”
孟達在邊上輕輕點頭,認同這個論點。
一邊的張溫感慨:“朝聞道,夕死可矣。公上已指出妖魔所在,司馬仲達怎會無動于衷?他若揮兵向東,跨海入瀛洲……這倒也是好事,省去了這樁變數。”
己方堅持明年春耕后動員,使盡各種手段拖住漢軍、魏軍……為的就是積蓄更多的糧秣、后勁,這些都是主動權、優勢。
唯一無法控制的就是司馬懿的幽云六鎮,如果司馬懿鐵了心與漢室朝廷聯合,那么天下格局就恢復到了關東列國連縱伐秦。
整個山西、河北、幽云、遼東朝鮮、關東四州、荊湘、益州,甚至是江東,都將連成一片。
參與會議的鷹揚將軍羅瓊也支持:“司馬仲達幾度與我軍交手,自知我軍強盛。退而向東,效仿南越武王,也是良謀。”
他覺得司馬懿的膽魄已經被打裂,鷹山決戰時,司馬懿老師胡昭的兒子就跟在司馬懿左右,司馬懿在兵敗之際改易服裝逃遁離去,胡昭的兒子卻戰死。
幽云六鎮又勝在騎兵,論鐵騎,己方也不差。
田信所慮,就在司馬懿轉而向東去經營遼東、朝鮮、瀛洲,這樣的話,一個超大號、體制更完整、類似高句麗的霸權會出現在東北一帶。
司馬懿就四個選擇,幫助北府,幫助漢室朝廷,原地不動等待六鎮兵內亂,或向東開發、經營東北。
以司馬懿的能力,坐穩位置后,這些地方發展必然不遜色于中原。
而自己呢,解決目前這些事情后,最少要休養十年到十五年,等新一批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孩童長大,才會向外拓展,收復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