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的話,田信還想再休養一年……蒸汽輪船已能建造出廠,依舊是木料運輸船,以蒸汽機提供動力,徹底解決了長江下游物資運輸的巨大勞力消耗。
再等一年,前線就能囤積更多的輜重……到那時候,通過圍城的笨辦法也能達成戰爭目標。
蒸汽輪船已經出現,蒸汽錘鍛機與水力錘鍛機聯合工作下,粗糙的鋼質板甲制造成本正不斷下降,效率也與日俱增。
越是等候,己方軍隊的戰備優勢就越大。
可就怕魏軍不會束手待斃,以司馬懿的性格,極有可能會爭搶先手優勢,發動一場襲擊戰。
若是一著不慎,讓司馬懿帶著敢死部隊攪亂關東,那戰局失利事小,導致魏軍全線士氣大振的話……就真的麻煩了。
到那時候想要滅魏,就要打一場場的攻堅戰。
軍隊攻堅傷亡大了,雙方軍民仇恨越積越多,那反抗情緒就越強烈,另一方報復情緒自然高漲,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在這個循環開啟之前,最好預防、避免出現這種情況。
所以要做各種應對,避免最壞的事情發生。
這幾年的發展,司馬懿造成最大的破壞就是整頓了河北,掐斷了各種貿易走私渠道,也斬斷了消息傳遞的渠道。
魏國全面執行閉關鎖國政策,敵我消息無法通過商隊流傳,就連蜀錦也開始擠壓著、滯銷。
魏國這三年的休養狀況,也很難獲得切實可信的資料。
就在田信及北府核心商議之際,雒陽的諸葛亮已然收到河北異常軍事調動的警訊。
司馬懿的基本盤是幽云六鎮,調兵方式與河北整編的鎮戍兵不同,可以直接在漢軍偵查范圍之外完成動員,然后分隊向南行軍,再集結匯合。
雙方在前線沿途都建設有糧倉,如同兵站,所以司馬懿若突然動員幽云六鎮兵向南黃河南岸發動突擊戰……終究有成功的機會。
黃河沿線那么長,關東改編來的府兵又是步兵為主……配備再多的騎兵,也不可能比司馬懿麾下的魏騎多。
而防守軍力又不能平均分攤,所以司馬懿挑選薄弱地點強行突破,然后以抄掠的方式獲取補給,并破壞關東四州的生產基礎。
魏國境內異常調動傳來,有些拿不準這是司馬懿要主動突擊黃河南岸,還是故布疑陣,要刺激漢軍主動進擊?
整個北伐的中路軍、東路軍,以及偏路的北洋水師的開戰權就握在諸葛亮手里。
一旦他從雒陽發出指令,那整個籌備三年半的戰爭機器就會隆隆運轉,整個黃河、長江流域就會分批次動員,加速向北方運輸人力、物力。
爭取一戰定天下,再不濟也要拖死、拖廢魏國,為下一輪滅國戰爭奠定基礎。
作戰底線就是避免打成拉鋸戰,拉鋸戰會激發、積累雙方的仇恨。
故諸葛亮最先召集姜維,想看看姜維的看法,到底要不要直接動手。
三年時間,姜維已經是大漢光祿勛、齊侯、陳公信的妹婿。
三年前的姜維迫切求戰,企圖做戰爭中證明自己。
現在的姜維更為沉靜,思索一番:“葛師,學生以為自衛公薨逝以來,宋公日益體弱。今北方有變,雖行跡不明,我不妨以力破之,使宋公得以魂歸故里。”
誰也不知道關羽的身體還能不能再撐一年,有關羽協助進攻河東,能減少阻力。
戰爭初期削減一點守軍的阻力,那對后續戰事的影響是很大的,破竹之勢就取決于第一擊是否能暢快的破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