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心里不免腹議,那個便宜岳父藏得真夠深有,有著這層關系卻一直不跟他明說,讓他一直以為只能自力更生。
丁以忠深知吳山的為人,似乎亦是看出了林晧然那個小心思,卻是忍不住發聲而笑。
他跟吳山是嘉靖十三年的同科舉人,并一同前往京城赴考。只是吳山的才學遠在他之上,次年便金榜題名,成為風光無限的一甲進士,而他蹉跎三年才中得二甲進士之末。
在進入官場后,二人并沒有斷掉聯系。而吳山在吏部左侍郎的位置上的時候,還拉了他一把,讓他得已出任廣東按察使。
現如今,不說吳山對他有著恩情,而且曾經寫信讓他幫忙照顧一下林晧然。在今天這種情形之下,他又怎么可能不會出手相助呢?
到了南門,林晧然才下車,目送著丁以忠朝著香山縣而去。
曾經有人說過:在任何政治斗爭中,正人君子必敗,而小人必占上風。因為正人君子為道義而爭,而小人則為權力而爭,結果雙方必各得其所,好人去位,壞人得權。
林晧然不想去做正人君子,所以只能去做一個爭權的小人。而這一次他想要戰勝汪柏,那不僅在明面上做事,亦要在暗地里做事,絞盡腦汁想著辦法除掉這個拌腳石。
接下來的數日,汪柏竟然是出奇的平靜。
在大家以為事情已經過去的時候,仿佛投下一個深海炸彈一般,汪柏竟然要彈劾林晧然,并邀請大家一起聯名上書朝廷。
一時之間,整個廣東的官場當真是風雨欲來之勢。
這么多天已經過去,大家亦是醒悟過來。這出兵奪回濠鏡之事,若背后沒有其他大佬的支持,林晧然怎么可能同時調動神電、廣海兩衛。
經過多方打聽之后,便知曉在后面支持林晧然的人正是兩廣總督王鈁,這位在兩廣地區權力滔天的大佬,徐黨的核心人員之一。
很顯然,這一場風波表面是由林晧然引起的,但極可能代表著王鈁的意志。
現如今,汪柏選擇拉著他們一起收拾林晧然,卻是讓一些官員感到為難了。
若是他們不去的話,必然會得罪這個“土皇帝”汪柏,但若是去的話,那就會得罪兩廣總督王鈁,甚至還有按察使丁以忠。
雖然有傳聞王鈁要被調到南京養老,而丁以忠亦要調住他處任職,但這終究是一種傳聞。如果事實并不是如此,那他們極可能就會倒大霉。
布政使司衙門。
額頭還纏著白絹的汪柏臉色陰沉地在首座坐著,而兩邊則有著布政使司的屬官、按察司的一些官員,還有其他衙門的官員。
汪柏已經很久沒有這般憤怒了,被一個小人物挑釁了權威不說,而且還被對方從后面悶了一棍。
他沒有借題發揮,倒不是他好脾氣,不想給林晧然扣上“毆打上官”和“以下犯上”的罪名,而是他丟不起這個臉。
若是將事情鬧大的話,林晧然固然是失了形象,但他又何嘗不是顏面掃地呢?
他堂堂的一省布政使,跟著同僚打架亦就罷了,還被一個下級官員直接打昏在地,這傳出去反倒會成為整個大明的笑柄。
只是這一口氣,他卻無論如何地咽不下去,他要讓那小子付出最慘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