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摘完畢后,紅薯被衙役洗去身上的泥土,全部放到了籮筐中,顯得很是誘人。
歐陽烈讓衙役拿來了稱秤,將每一個籮筐都進行了稱重,讓到旁邊的書吏進行統計,很快就得到了這一次收成的數子。
“多少?”
“多少?”
……
官員們紛紛探頭,都想知道這次收成的情況。
歐陽烈望著眾官員,深吸了一口氣,然后吐出了一個數字:“三百八十八斤!”
“什么?”
眾官員又是大吃一驚,盡管已經知曉這紅薯的產量不低,但聽著這個數字的時候,臉上都顯得難以置信。
二分地的紅薯竟然產出近四百斤紅薯,在當下水稻畝產只有五百斤的情況下,紅薯無疑是超高產的作物,能夠大大地降低大明的災害殺傷力。
“不可思議!不可思議!”
汪柏等官員看著一筐筐的紅薯,想著這小小的一塊地,竟然挖出了近四百斤的紅薯,臉上浮現著難以置信的神情。
不過事實又擺在他的面前,卻又讓他們不得不相信,世上真有這么神奇的農作物。
“現在我們試一試這紅薯的味道吧!”
林晧然對這個結果已經有了心理預期,卻是微笑著地對著眾人說道。
歐陽烈領著眾衙役又開始忙碌起來,一些紅薯放在炭火上烤和一些紅薯則放在鍋里煮,還有一些則是削皮切塊煮糖水。
幾個廚子忙碌起來,眾人紛紛去洗手,便重回到席間繼續飲茶。
汪柏由于在銀礦令一事上贏得聲譽,更在炮轟張臬得到了“汪大炮”的聲名,以后極可能會受到朝廷重用,故而他的地位隱隱是最高的。
他臉上的笑容沒有斂盡,重回席間便對著大家又是感慨地道:“當真是神奇啊!昔日林府臺跟我說之時,我還當真以為他是騙老夫的,故而才跟他定下今日之約!”
“我就算是騙誰,亦不敢欺騙藩臺大人!”林晧然微微一笑,顯得謙和地回答道。
兩廣總兵陳王謨一改冷漠的態度,亦是參與進來道:“這佛郎機真是神奇,怪不得佛郎機人會如此有錢,敢情他們國家種的紅薯產量如此之高!”
“總兵大人,事實并非如此!”林晧然輕輕地搖頭,接著侃侃而談道:“據本府所知,葡萄牙不過是毗鄰海洋的彈丸小國,土地并不肥沃,百姓亦很是貧窮。只是他們國家不僅沒有實行海禁,國王還極力支持國民航海,甚至是拿出國家的金銀財寶打造艦隊。這紅薯并必他們國家的作物,而是葡萄牙人在一片神奇之地尋得,跟著辣椒一般,很巧合地帶來到了大明這里!”
“他們打造艦隊?此舉跟鄭公下西洋何異?這不是耗費國帑,加重百姓負擔嗎?”按察使當即疑惑地追問道。
此言一出,大家紛紛望向了林晧然。
跟著后世的定論不同,這時代的太多數官員并不認可鄭和下西洋的行徑。雖然宣揚了大明國威,但卻讓到朝廷上百萬兩白銀打了水漂,換到的不過是南洋諸國的一些奇珍,于國無益,至今禁海派都拿這個說事。
林晧然先是做了一個慎重的表情,然后才徐徐地回答道:“他們航海目的其實如同逐利的商賈般,他們將東方的貨物運回西洋出售,從中賺得幾倍的利潤,將賺得的銀子又用于打造艦隊。而他們之所以突然變得富裕,是因為他們有一支艦隊發現了一座無比巨大的銀山,從而得到了源源不斷的白銀。他們如今用著這些白銀,從我們大明購得商品,運回西洋諸國進行售賣賺錢!亦是如此,他們的國帑并沒有消耗,反倒是日益豐厚。”
“我們大明可不可以效仿,打造一支尋找銀山的艦隊?”陳王謨聽得極認真,突然鄭重地詢問道。在他的眼里,分明有著一絲渴望,似乎想要走上葡萄牙的道路。
此言一出,大家的目光又紛紛地落在林晧然身上,想要從他口中探知答案。
不知何時起,林晧然已經不再是年輕且有前途的林文魁,而是一個擁有遠見的林大人,是大明開海派的領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