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你不理我的呀!”虎妞卻沒有悔改的意思,但眼睛明顯流露著一絲歉意。
林晧然倒沒有真責怪她的意思,便是回答道:“不就是一尺高嗎?你看看阿麗,輕輕一蹦就上去了,你這些年的書是白聽了啊?”
“哥,你不是說演義都是假的嗎?根本沒有什么飛檐走壁,也沒有什么懂輕功的武林高手嗎?”虎妞的眉頭蹙起,認真地詢問道。
林晧然顯得不負責任地回答道:“哥又不是百事通,哪能什么事情都知道!但你瞧,阿麗是不是能很輕松地蹦上去,張銀山沒準亦是武林高手呢!”
虎妞的眉頭微蹙,懷疑地望了哥哥一眼,但卻沒有反駁的理由。除非她能證明陳銀山不是武林高手,根本蹦不上那么高,這才能推翻這個定論。
經過小半天的行程,他們終于來到了北京城前。
高大的城墻,聳立的城樓,氣派的箭樓、角樓,身穿甲胄的士兵,以及那有數十米寬的護城河,這里如同一座泰山般佇立在這里。
呈現在他們眼前的城門,毅然正是“永定門”。
北京城的前身是元朝大都城,明成祖朱棣奪取皇位后,于永樂四年開始籌建北京宮殿和城池,永樂十九年正月告成,歷時十五年。
為了修建這座史無前例的都城,動用幾百萬民工,耗費了無數的國帑,大明寶鈔的信譽亦是在這個時候徹底走向崩潰。
到了英宗時期,大明對北京城進行了增建,主要工程包括:將城墻內側用磚包砌,開挖太液池南海,建九門城樓、甕城和箭樓,城池四角建角樓,城門外各立牌坊一座,護城河上的木橋全部改為石橋,橋下設水閘,河岸用磚石建造駁岸。
只是這一次增建,主要是對北京的工事進行完善,北京城的整體仍然呈現著“口”字型,城墻的周長為四十五里。
嘉靖三十二年,為了抵御蒙古軍隊的入侵,嘉靖決定修建北京城外城。
在最初的規劃中,朝廷打算在北京城外修建一座長達七十里的方形外城,將當下四十里的北京城包圍,從而形成一個“回”字型的超級大城。
只是修完南面十八里的城墻,大明的財政已然是捉襟見肘,根本無力再修其余的三面城墻。迫不得已之下,嘉靖不得不放棄原先的雄偉方案,將原南城墻和新南城墻收攏,從而形成了當下的“凸”字型超級大城。
這座新的外城開有七座城門,位于原規劃方案并已經建成的南城墻上的三座城門被分別命名為永定門,左安門和右安門。
馬車從新修建的永定門而入,進入了北京新修的外城,通過正陽門大街。
正陽門大街很是寬廣,兩邊的商鋪林立,呈現著繁華氣息。這條中軸線向前面延伸,跟著進入內城的正南門相連。
林晧然到了這里,卻是主動揪開了窗簾,認真地打量著這里的一切。
他不再是這座世界第一城的過客,而是即將出任順天府丞,成為直接管轄這座城的衙門兩把手。亦是如此,他需要盡快熟悉這座城,從而進入管理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