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名士子顯得義憤填膺,話題進行了引申,便是很自然便到了鄢懋卿所推行的暴政上,當即提出了廢除暴政的提議。
只是分明是四個人在這里聊天,但眼神卻是頻頻交流,其中一個士子突然一副敢為天下先的模樣,站在板凳上慷慨激昂地道:“吾輩讀書人,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諸位,誰愿與我一同聯名上疏,請罷鄢懋卿的惡政?”
這名士子皮膚黝黑,但長相俊郎,有著讀書人的高瘦身形,身穿著青色長衫,手持著一把畫扇,腰間還掛著玉佩和香囊,標準的讀書人形象。
在京城之地,這張聯名上疏的方式并不少見,亦算是時下讀書人參與政事的方式。
雖然很難送到嘉靖手里,但若是送到當朝大臣手里,那亦是足夠他們自豪的成就。如果能跟這位大臣說上兩句話,更是能夠成為他們自吹的資本。
亦是如此,很多士子很熱衷于此,從而成為這個讀書群體中的“名人”。
“兄臺高見,敢問高姓大名!”
“不敢!小子姓王,單名垕,京城人士也!”
“在下陳生,愿一同署名上疏,為天下百姓請愿!”
……
話剛落,鄰桌便有士子進行積極的響應。
很多事情便是如此,幾個人說著說著,便就將事情給辦妥了。那個名為王垕的士子熱情地邀請那位名為張生的士子進行書寫,然后招呼其他人進行署名。
“老師,看來他們近期是要行動,現在便開始造勢了啊!”
在茶樓東北角的一張茶桌中,卻是坐著五名士子,年齡差距有些大,不過卻是以一位年輕的士子為中心,而他們亦是目睹了茶樓中發生的一切。
林晧然身穿月白色的儒衫,頭戴著四方平定巾,一副風度翩翩的士子形象。正是慢悠悠地品著松蘿茶,自然是將所發生的一幕看在眼里,深知這是背后力量推動的結果。
徐黨和兩淮鹽商及背后的勢力已然是要推動輿論,在這種真真假假之中,“順應民意”地廢掉嚴黨所留下的“新政”,從而恢復先前的舊例。
食鹽的利潤看似不少,但在這個碗吃食的人更多。若是給朝廷每年拿走近百萬兩,那他們能分的蛋糕必然會更少了,難免會引發這個利益群體的不滿。
雖然他們能通過提高食鹽的售價挽回一些利潤,但這種做法并非長久之計。
一旦某地食鹽售價長期過高,會致使該地的食用量減少,進而還會受到當地百姓的詰責。一些其他渠道的私鹽不免會進來等,這并非是一個長久之策。
最明顯的地方莫過于江西,準鹽今年確實是借機將鹽價大幅提升,結果粵鹽從不同渠道進來。更為甚者,粵鹽還得到了當地百姓和官員的支持。
正是如此,想要解決問題的方式并不在于提價,而是要將朝廷吃掉的那一份再吐出來,從而回歸到先前的分配模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