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五月下旬,京城又迎來了一個陽光明艷的好天氣。
跟著臺風肆虐的呂宋島、大雨滂沱的揚州城相比,這里的氣象是那般的晴朗,甚至晴朗中帶著一種令人憎恨的炎熱。
不論各地如何的動蕩不安,朝堂經過了多少次血腥的政治斗爭,大明的京城仍然如舊,這里始終彰顯著繁榮和富庶。
雖然林晧然已經離任順天府尹,但他的影響力仍舊存在,而那一套高效的征糧系統卓有成效。今年順天府的春糧豐收,很多百姓家里的米糧充實不少。
百姓的需求并不多,他們只想要過一個平實的日子。當他們家里的儲糧多起來后,那他們就會更加積極到鼓樓參加每月一次的燈會,從而又推動了京城商業的發展。
或許以前的京城同樣繁華和富庶,但通常都是屬于官商階層,而現在的京城則平添了一些人味,很多百姓都是樂在其中。
至于官場上,徐階這位首輔一改前任“獨權”的作風,跟六部堂官等朝堂大佬選擇友好相處,致使整個朝堂顯得一團和氣。
大明的君主嘉靖仍舊熱衷于修道,每日都躲在西苑做一個道士皇帝。
雖然隨著年紀的增長,他的身體已經斷斷續續出現一些狀況,但他的道心仍然堅定和執著,甚至投入更多的時間在修玄上。
西苑,無逸殿。
身穿蟒袍的徐階身上多了幾分官威,矮瘦的身子端坐在書桌前,空氣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檀香,正在專心致致地處理著桌面上的奏疏。
兩京十三省的治理漸漸落在了徐階的肩上,大大小小的事務都由這位嘉靖二年的探花郎進行處置,如同一個勤勉的老管家般。
隨著時間的推移,徐階已然是坐穩了首輔的位置。
次輔袁煒沒有跟他叫板的實力,而吏部尚書吳山并不得皇上的恩寵,其他人則尚欠火候,根本沒有人能夠真正威脅到他的位置。
徐階將最后一份奏疏票擬完畢后,便是將毛筆放下,將事情交代清楚后,便是步行前往西苑的宮門,打算返回家里。
跟著前任嚴嵩有所不同,他并不喜歡宅在西苑,而是更喜歡舒服地躺在自家的床上。
“元輔大人,請留步!”
正是快要到達宮門的時候,身后卻是傳來了一個洪亮的聲音。徐階回頭望過去,卻見到了兵部尚書楊博的身影,跟自己有著十幾米遠。
楊博叫住徐階后,并沒有過于失禮,亦是快步走了上來。雖然他走的是軍政系統,但終究不是真正的將領,僅是小跑了十幾米,那張圓潤的臉上布滿了汗珠子。
“惟約,皇上又召見你了啊?”徐階看到楊博氣喘吁吁地來到近處,顯得笑盈盈地微笑道。
楊博面對這個問題,卻是不敢馬虎大意,顯得半真半假地道:“皇上這是在鞭笞下官呢!皇上對東南倭寇之事甚是重視,剛剛將下官叫來問話,又是訓斥了下官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