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定真是那個野丫頭的奏疏后,心里卻是不由得泛起了嘀咕。
雖然虎妞是他妹妹不假,但虎妞亦是南洋巡按,她的奏疏理應該經由通政司轉交皇上和內閣,而不是送到自己這個哥哥手中。
不過奏疏竟然已經到了他手里,斷然不會是通政司的人搞錯了,而應該是虎妞那個丫頭搞出來的事情怕是牽涉到禮部。
龍池中從林海手里接過茶盞,已然沒有昔日對付上官那么多的拘謹,便是大大方方地坐在椅子上品著這里的好茶。
隨著他跟這位師兄更深入的相處,摒除二人的關系不提,這位師兄無疑算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上官。
雖然林晧然在禮部衙門表現得很強勢,但卻是一個有著超強處事能力的禮部左侍郎,對于認真做事的官員或書吏從來不給臉色,甚至還會適當地給予一些獎勵。
特別是在林晧然分管儀制司的這段時間,無能的官吏很快暴露,有能力的官吏卻是逐一體現,致使整個儀制司的效率比原先高出了一大截。
每個官員都不可能贏得所有官吏的喜歡,而林晧然已然贏得了有能力官吏的喜歡,而沒能力的官吏則是只能畏之如虎。
林晧然并沒有理會龍池中在想些什么,認真地閱讀奏疏上面的內容,終于明白為何奏疏的奏疏會被送到禮部這里了。
其實對于大明王朝而言,除了北邊的蒙古,最具威脅的并不是倭寇,亦不是張璉等時不時跳出來的叛賊,更不是名不副實的白蓮教,而是西南地區的土司群體。
明朝為了迅速完成統一,明初對西南的少數民族實行了以夷制夷的方略,即采用世襲的土官制度,讓當地的領袖擔任最高行政長官或最高軍事長官。
像廣西忻城的莫家,他們既是最高行政長官,又是最高軍事長官,甚至朝廷對忻城的司法亦是不會過問,朝廷僅保存著稅收等事宜。
正是朱家王朝給予這種優待,令到西南土司紛紛選擇屈從,成為了大明王朝名義上的一員。
只是高度的自治權,卻是等同于養虎為患。在最開始的時候,土司的實力不見得有多強,但經過一百多年的積累,已然積攢著很強的實力。
特別西南土司之間很喜歡聯姻,令到他們更容易地抱作一團,甚至已經達到威脅大明的統治的地步。
朝廷對西南土司倒不是沒有動過“改土歸流”的心思,明成祖朱棣便是處置了黔地的兩大土司,并設立了貴州布政使司。
只是“改土歸流”這項工作無疑需要大明朝廷拿出決心及相當的財力支持才能實現,但明成祖之后的皇帝都沒能做到這一點,本朝亦是采用消極的方式。
像朝廷曾經對四川芒部實行改土歸流,結果次年芒部土司起兵造反,流官知府帶印奔逃,朝廷派兵大軍鎮壓而失敗,最后四川巡撫奏請恢復土官。
嘉靖面對這個“改土歸流”的挫折,卻是沒有昔日明成祖朱棣那種氣魄,而是選擇了妥協,廢流官而重設芒部土司為土官。
時到今日,這西南土司的弊病如同一天天壯大的腫瘤一般,朝廷想要推行“改土歸流”的壓力卻是要更大了。
“……萬承州土推官黃嘉興強搶奪民女,虐殺無辜百姓,此舉人神共憤。今其已被關押在太平府,請皇上將其交由有司論處,并撤其世襲土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