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認購一千股!”
“我先認購二千股試水!”
……
話音剛落,不少商人則是紛紛離席,圍到登記處進行了登記姓名和認領的數額。他們已然是看到了絲綢這個行當的賺錢機會,加上聯合錢莊的強大實力,現在投錢簡直是穩賺不賠。
三十萬看似很多,但扣除一些內部定下來的額度,實質剩下不了多少。
卻是沒過多久,一些還在猶豫要不要前去進行認領的商人卻是被告之已經告罄,先是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旋即便罵罵咧咧起來了。
“怎么這么快就沒了呢?”
“對啊!那可是三十萬兩啊!”
“這可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我認領一千股還算保守了,你沒看到陳掌柜將棺材本都拿了出來了嗎?”
……
眾商人則是有喜有愁,沒有認領到的商人顯得是愁眉苦臉,而認領到的商人已然是顯得沾沾自喜,暗自僥幸自己下手果決。
徐老卻不知何時站到了臺前,卻是笑盈盈地對著眾人拱手道:“鄙人徐茂才,諸公都是蘇州城的買賣人,想必亦是認識我這張老臉!我徐家本就涉及絲綢的買賣,有著一間絲綢小作坊。今承蒙聯合錢莊的厚愛,我徐家亦是愿意拿出家資十萬兩紋銀,另得聯合錢莊十萬兩紋銀的投資,今想要募資二十萬兩,創立蘇州狀元絲綢作坊,亦請諸公能夠相助!我徐家必定專研于經營,賺取海上絲綢貿易之錢財,以紅利回贈諸公。”
一番話說得文縐縐,但意思卻很是明顯,他跟翁子榮一樣要創立絲綢作坊,同樣以股份制的形式向在場的商人進行募資。
“我認股一千!”
“我認股二千!”
“我認股三千!”
……
眾商人卻不知是沖著徐家的狀元名頭去的,還是擔心遲一點認購不到狀元作坊的股票,卻是爭先恐后的奔向了登記處。
僅是二十萬兩的認捐額,加上財大氣粗的嚴家又要去了五萬,這些額度可謂是杯水車薪,很快又被瘋狂的商人們搶購一空。
哪怕接下來又先后推出了代表著蘇州本地勢力的姑蘇絲綢作坊和嶺南絲綢作坊亦是沒有熄滅眾商人的瘋狂,登記處被圍得水泄不通,一度出現為爭奪股票而大打出手的場面。
十余年后,有與會的人立書感慨:嘉靖四十二年春,蘇州富商齊聚一堂,聯合錢莊言絲綢之巨利,后與今蘇州絲綢四大作坊共推股份制,股票之始也。有人罔顧風險,愿以身家相博,在認購處爭得頭破血流,甚至于大打出手,有辱斯文矣。然今觀之,其行徑實乃明智之舉,今后數年紅利得厚報,其股票更是傳代之物,可保子孫無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