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楊博的地位超然,王崇古亦算是資歷和地位足夠,大家倒沒有打算捅破這層關系。但偏偏楊博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指責林晧然任人唯親,殊不知被工部尚書雷禮狠狠地將了一軍。
此言一出,令到氣氛當即一陣寂靜,眾官員屏息凝神地觀察著事態的發展。
資歷最深的工部尚書雷禮隨著嚴嵩倒臺后,得益于他主持重修三大殿等功績,加上在督造工程上頗有能耐,令到他工部尚書的位置很是穩固。
不過他為了避免徐階的打擊,亦是主動退出了朝堂的紛爭,如同一個局外人般地游離于朝堂中。像他的資歷今日本該坐到第一把交椅,但被楊博搶去之時,他選擇忍讓地坐到楊博之后。
只是誰都沒有想到,雷禮在這個關口卻是突然開口,矛頭直指這個不可一世的兵部尚書楊博。只是不知他是要介入黨爭,還是僅僅看不慣于楊博的狂傲,從而借著這個機會惡心楊博。
徐階的眼睛微瞇,卻是抬頭望向了雷禮,眼神中流露著幾分警惕之意。
袁煒一直安靜地坐在徐階的旁邊,這時亦是放下手里的茶盞,抬起頭望向了雷禮。
楊博愕然地扭頭望向旁邊的雷禮,旋即聲色俱厲地爭辯道:“雷尚書,你此話何意?王崇古的資歷和能力足夠勝任寧夏巡撫,老夫此番是舉賢不避親,是為國舉賢!”
“如果王崇古當真是賢才,昔日在京城便不會落得中下考評被外放離京!”雷禮卻是一不做二不休,當即進行質疑道。
楊博的面沉似水,自然不會害怕這個夾著尾巴過日子的工部尚書,卻是針鋒相對地質問道:“雷尚書,如果當真要翻幾十年前的舊賬,那老夫且問你:昔日你亦不過是小小的地方推官,卻不知因何能官拜尚書?”
雷禮是嘉靖十一年的進士,排名是第二百零八名,初授興化府推官。因為抱上江西老鄉嚴嵩父子的大腿,這才得以回到吏部任職,進而登上工部尚書的高位。
眾官員聽到楊博抖出這個昔日的往事,卻是不由得大眼瞪小眼,心道:這楊惟約當真是目中無人,竟然如此揭人傷疤。
其實楊博這話有失公允,雷禮昔日是抱了嚴嵩大腿不假,但他跟吳宗憲那般都是大才之人。嚴嵩倒臺之后,雷禮仍然能穩坐工部尚書的位置,足見他并非投機取巧的官員。
雷禮對此很芥蒂,臉色顯得很是難看,當即便是進行爭辯。
正是這時,坐在上頭的徐階沉聲制止道:“好了,你們二人都住口!”
聽到徐階發聲,楊博和雷禮則是紛紛望向了徐階。
徐階現在的地位和聲望雖然不及當年的嚴嵩,但已然足夠震懾住二人尚書大人。
眾官員看到徐階發聲,心知這場熱鬧是要結束了,則是紛紛望向了徐階。
林晧然發現楊博不懷好意地望向自己,只是他的眼睛并沒有躲閃,而是平靜地迎向了對方。楊博得寵不假,但這卻是基于大明選擇防守軍事戰略,他的金身并不是牢不可破。
徐階并不是一昧的老好人形象,這時亦是端起首輔的威嚴沉聲道:“這里沒有人禍亂朝政,亦沒有人尸位素餐,更沒有人得位不正。今日咱們聚會于此,并不是為爭吵而來,而是要到此進行議事,為大明選出能臣治理好地方!”
“元輔大人所言極是!”雷禮的態度端正,對著徐階恭敬地拱手道。
楊博的臉色仍然不好看,但卻是沒有選擇吭聲,自然不可能跟徐階對立。他的勢力主要在兵部,而在當下的朝堂中,卻還有很多地方要依仗于徐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