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初升,金燦燦的陽光落在柳江邊的一座古城上。
隨著旱情的加重,越來越多的災民涌向了柳州城。只是現在城門已經關閉,他們并沒能進入柳州城,而是被安排到特定的難民區中。
這些時日涌向柳州城的難民達到四、五萬人,且陸續還會有難民前來,他們為了活下去,只能前來府城尋覓生機。
大明是一個以儒道為本的國家,自然不會坐看難民活活餓死于城郊。柳州府衙和馬平縣衙聯手設置四大難民營地,每個營地達到了一萬人。地方官府對這種賑災早就形成一套流程。
官府在四個城門口附近劃出營地,在這里用竹子和矮木修建棚子,給這幫難民創制一個簡易的避難之所。
黃水寨幾十名村民在林平常的接濟下,順利地來到了這一座柳州城,很快便被官府的人安置在靖南門的難民區中。
這里的難民以馬平縣的為主,但這場千里赤土的旱災涉及的范圍極廣,除了柳州府的難民,其實還有來自梧州府或桂林府的難民,甚至有來自西邊土司地界的難民。
黃水寨屬于象州管轄,在主管安置工作的書吏登記后,便是被分配到象州的難民區,在這是意見地見到了里長及一幫熟人。
不過包括里長在內的村子,在這次逃荒中,都有親人餓死于途中。
黃水寨的族長沒有那種多愁善感的心思,而是迫切地詢問道:“里長,官府放糧了吧?”
“屁!如果等他們放糧救濟,咱們早就餓死了!”里長朝地上吐了一口濃痰,充滿著怨念地道。
小老頭抬頭疑惑地打量著這個精神抖擻的里長,完全不像是沒米下肚的模樣,卻是遲疑地道:“那你們……”
里長猜到他想要問什么,指著不遠處的一座宅子道:“你瞧見前面的宅子了沒?那是聯合酒樓的私產,里面儲存十萬斤糧,那些糧都是用來給我們施粥的!你們跑來柳州城是來對地方了,只要有這聯合酒樓在,起碼這個月咱們是餓不死了!你們來得晚了,上午的施粥已經過了,想吃粥得等下午申時那一場了。”
小老頭得知這里的情況下,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這個情況比他預料的要好。
在北上柳州之前,他其實最擔心是官府拖延施粥,讓到他們得苦熬一些時日。雖然他猜中了官府的做法,卻沒想到跑出來一個聯合酒樓。
他隱隱有一個大膽的猜測,這個聯合酒樓跟那位林大小姐有關,一定是那位有善心的林大小姐出手幫了他們。
“你們找一找盛粥的器皿,下午申時開始施粥,最好早點過去排隊!我到柳江那邊碰碰運氣,看能不能弄條魚打牙祭!”里長顯得很熱情地說明情況,便是揮手作別道。
“里長,慢走!”小老頭行了一禮,目送著這個熱心的里長離開。
看著里長朝著柳江那邊走去,小老頭對著兒子和村民進行叮囑后,便是在營地溜達起來。
這里聚集了上萬人,不過又細分了若干區域,而他們并不屬于馬平縣的難民,卻是被安排到較遠的區域。
一路上,他看到很多難民在修補棚子,已然不是要遮風擋雨,主要還是遮擋頭頂上的烈日。
時至六月,這個柳州地界仍然不見雨水,天氣卻是越來越悶熱。
“在那里,別讓它跑了!”
正是這時,前面突然發生了一陣騷動,好幾個男女拿著棍子顯得緊張地圍向一堆木柴。
小老頭看到這個動靜,卻是不由得停下腳步,好奇地望向這幫男女。
在將柴木圍住后,有一個男子小心地搬開柴火,結果從柴堆竄出一道黑影。